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一二八后函鄞江,速晓因回京》
《一二八后函鄞江,速晓因回京》全文
清 / 吴妍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体贴年来渐入微,相依底事忽相违。

无端烽火连天逼,便尔文鸳各地飞。

人去空庭春寂寂,鸟啼寒食雨霏霏。

京华差幸安如故,陌上花开归不归?

(0)
鉴赏

这首诗《一二八后函鄞江,速晓因回京》由晚清至近现代初的女诗人吴妍因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反思。

首联“体贴年来渐入微,相依底事忽相违”描绘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切感受,以及对身边事物变化无常的无奈。这里的“体贴”并非指身体上的触觉,而是内心深处对时间、情感、人事的细腻感知。“渐入微”暗示着岁月的流逝,而“相依底事忽相违”则表达了原本紧密相连的事物或人,却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疏离或变化,体现了世事无常的哲理。

颔联“无端烽火连天逼,便尔文鸳各地飞”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动荡的背景。烽火连天,象征战争的爆发和威胁,而“文鸳”在这里可能是指文人或知识分子,他们被迫四处流散,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生活状态的动荡不安。

颈联“人去空庭春寂寂,鸟啼寒食雨霏霏”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寂静的氛围。空荡的庭院、寂寥的春天、寒食节的细雨,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哀愁的画面,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尾联“京华差幸安如故,陌上花开归不归?”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尽管京城相对安定,但诗人仍担忧是否能回到故乡,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未知命运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命运的忧虑,是晚清至近现代初社会动荡背景下,女性诗人情感世界的深刻写照。

作者介绍

吴妍因
朝代:清

江阴贯庄人,光绪十一年生,著名教育家。自幼刻苦勤学,在江阴、苏州等地任小学教员期间,结合教学实践,编纂白话文小学教科书。后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等职。爱好诗词,著有《凤吹诗集》。郭沫若、俞平伯、马叙伦为书题辞。
猜你喜欢

水滨洞

送远憩岨谷,濯缨俯清流。

沿溪涉危石,曲洞藏深幽。

花静馥常閟,溜暗光亦浮。

平生泉石好,所遇成淹留。

好鸟忽双下,鯈鱼亦群游。

坐久尘虑息,澹然与道谋。

(0)

秋风引

霜凛衔芦急,秋深悬炭轻。

觱篥吹篱响,熠耀傃阶明。

卢女流黄色,班姬捣素声。

谁教《明月引》,翻作《苦寒行》。

(0)

紫薇花行

英菲窈窕绿窗前,艳影扶疏翠戺连。

玉衡含照妍华夕,金风弄彩泬寥天。

流风逝水惊离索,十载幽栖对花萼。

无情羁宦却归来,有客伤秋叹荣落。

兰宫桂殿凤凰楼,帝台仙客恣攀游。

可堪残月鲈江梦,不奈连云骑省秋。

言追渔父赋归欤,寂寞蓬蒿掩敝庐。

旖旎繁英重入赋,婆娑生意最愁余。

人情感物多惆怅,白发红颜两相向。

东篱并就菊松姿,北山岂孤猿鹤望。

青葱摛藻记甘泉,潘陆春华此弃捐。

未忘温室琼瑶树,虚拟湘源杜若篇。

(0)

美人寄书

秋梦无凭客路遥,尺书封寄恨迢迢。

吴绫不及桃花纸,颜色都从别后消。

(0)

甲申殉难绝笔

孤臣空洒泪,天步遂如斯。

妖蚀三光暗,心盟九庙知。

翠华迷草路,淮水涨烟澌。

故国千年恨,忠魂绕玉墀。

(0)

跃鲤送人·其二

鳞鬣不殊点额归,丰神却觉有风威。

不添一片龙门石,方便凡鱼作队飞。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