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寿高孩之宪使四十·其一》
《寿高孩之宪使四十·其一》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曾请长缨廿载前,新加大纛主恩偏。

宁知岁月郎潜久,犹是春秋鼎盛年。

狐矢正悬森戟库,兕觥交进斗茶天。

同时九牧揆余者,多有悲歌老骥篇。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寿高孩之宪使四十(其一)》。董其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历经岁月洗礼,仍保持旺盛生命力与精神风貌的高龄官员形象。

首联“曾请长缨廿载前,新加大纛主恩偏。”开篇即以“长缨”和“大纛”为喻,生动地展现了这位官员在年轻时的英勇与荣耀,以及后来地位的提升与恩宠的加厚。这里的“长缨”象征着年轻时的奋斗与追求,“大纛”则代表了权力与威望的象征,通过对比,凸显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事业的变迁。

颔联“宁知岁月郎潜久,犹是春秋鼎盛年。”进一步深化了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诗人巧妙地运用“郎潜”这一词语,既指岁月的流逝,也暗含了主人公虽已年迈,但依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与热情,如同正值壮年的鼎盛时期。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坚韧不拔,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晚景的赞美与敬佩。

颈联“狐矢正悬森戟库,兕觥交进斗茶天。”通过“狐矢”、“森戟库”、“兕觥”、“斗茶天”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充满仪式感与庄重氛围的画面。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学色彩,也暗示了主人公在权力与礼仪上的地位与影响力,同时也体现了其生活的雅致与情趣。

尾联“同时九牧揆余者,多有悲歌老骥篇。”收束全诗,诗人以“九牧揆余者”指代与主人公同时代的其他官员,通过“多有悲歌老骥篇”的描述,既是对主人公晚景的肯定,也是对那些未能如他般保持活力与激情的同辈的惋惜。这一联以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主人公在晚年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智慧与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高龄官员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风采与成就,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积极人生态度的赞美。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六八

识得本真,不随生灭。霁云磨空,秋波濯月。

(0)

妙湛大师求颂

妙则不粗,湛则不浑。妙湛而照,莹然亡痕。

云山是主,水月无根。瘦坐一默,虚融六门。

窍作风籁,华含春恩。相承个事,子子孙孙。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三三四

说得一尺,行得一尺。身非肉团,心如墙壁。

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

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四二○

廓然而莹,了无馀影。卓尔而存,岂有他痕。

静非像也,彻见其源。动顺缘也,萌发其根。

用绵绵兮搅不浑。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十八

一相无相,虚空等量。一身多身,物像俱春。

动也出岫之云,静也居谷之神。

现形说法也,刹刹尘尘。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五

面目古怪,气宇深清。涧月夜白,松雪寒明。

舜若之身兮谁前谁后,首罗之眼兮不纵不横。

相随来也,流水浮萍。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