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词  词牌: 木兰花令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0)
注释
木兰花令: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七言八句,上、下片名四句三仄韵。
造口:又名皂口,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处,滨赣江。
子由:作者弟弟苏辙之字。
才叔:不详。
三更: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言夜深。
无觅处:无地有可探寻。
簟:竹席。
蛩:蟋蟀,又名促织。
促:催促。
机杼:织布机与梭子,这里代指织布。
历历:清楚明白。
尊:通“樽”,酒杯。
问君人:知心人问你。
心与绪:心思、心事。
翻译
三更时分,夜雨点洒在梧桐树叶上,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好梦中惊醒,梦中场景再也找寻不到。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
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酒杯面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是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
鉴赏

这首宋词是苏轼的《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描绘了夜晚在造口住宿时,听到雨打梧桐的声音,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梧桐叶上三更雨"以景起,营造出寂静而凄清的氛围,三更时分的雨声惊扰了梦境,使人难以寻觅到安宁。"夜凉枕簟已知秋",通过感受枕席的凉意,诗人意识到秋天的到来,更添离愁。

"更听寒蛩促机杼",寒蛩的鸣叫仿佛催促着织布机的节奏,寓言时光流逝和生活的忙碌,也暗含对家乡亲人的牵挂。接下来,诗人回忆梦中的情景,仿佛还能回到江亭欢歌宴饮的时光,但现实却是“尊前必有问君人”,想象有人在酒杯前询问他的近况,表达了对子由和才叔的深深思念,以及别后的心境和思绪。

整首词以雨声入梦,以回忆和想象交织,情感深沉,展现了苏轼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再叠前韵谢定静山郡守·其二

一树能偿百获不,根苗好与预培修。

春风已兆新桃李,先看梅开到岭头。

(0)

梅林咏月图

大将功成鬓尚黑,佳人留影空髣髴。

几生将欲招梅魂,安得前身证明月。

将军本是旧书生,纸帐铜瓶坐论兵。

投笔从戎便持节,十年杨柳倚楼情。

愿辞牙纛归梅阁,种梅锄月甘丘壑。

忽传幕府简书来,英雄岂恋儿女乐。

送别阳关拥节旄,军声十万沸江涛。

夜深遥望中天月,心篆直与阵云高。

恨不中流助桴鼓,抚念孱躯悲自语。

岂知大将报红旗,已诧美人归黄土。

生祝夫婿早封侯,一枝空付致书邮。

伤心芳芷沉湘浦,哀动笳鼓惊东瓯。

灵台偃伯策勋后,故乡驿使重回首。

相思犹梦绮窗寒,梅花今复映月否。

精灵相感若有神,画图识面唤真真。

重摹镜水肖花月,虎帐风生缟袂春。

吁嗟乎,贤媛能知忠孝义,丈夫情重在伉俪。

凌烟阁中羡功名,罗浮梦里疑仙异。

惟有梅窗明月万古不可磨,留得丹青照映垂奕祀。

(0)

过十八滩盛涨顺风·其二

五月炎风倏北风,回澜力大仗天工。

浮生何处由人定?一任虚舟转运中。

(0)

禽言四章·其四

得过且过,日夜何曾安坐卧。

信天只好任浮沉,控地不妨随折挫。

得过且过,稻粱可谋犹免饿。

(0)

感旧怀人诗三十首·其六钟醉白明经

万事莫如醉,功名奚认真。

为谁衣作嫁,嗟尔墨磨人。

直谅怀交谊,牢愁托隐沦。

如何公瑾量,不饮伏龙醇。

(0)

八月十一日标冈山作·其二

见说名山自有神,冥冥中好指迷津。

应怜佛脚都来抱,尽是惊弓失路人。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