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曾缘桂树留,追欢仍爱小山幽。
尊前露气浮清汉,云里天香散碧秋。
老干已分蟾窟种,良宵堪续兔园游。
灵椿晚岁能相傍,花底何妨醉白头。
招隐曾缘桂树留,追欢仍爱小山幽。
尊前露气浮清汉,云里天香散碧秋。
老干已分蟾窟种,良宵堪续兔园游。
灵椿晚岁能相傍,花底何妨醉白头。
这首诗描绘了桂树的美丽与香气,以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诗人通过“招隐曾缘桂树留”表达了对桂树的钟爱,不仅因为它的自然美,更因为它能吸引隐士,象征着高洁和隐逸的生活。接着,“追欢仍爱小山幽”则展现了桂树在欢聚场合中的角色,它的小山般幽静之处成为了人们追求快乐与宁静的所在。
“尊前露气浮清汉,云里天香散碧秋”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桂树的露珠与香气与天空、云彩、秋天的碧绿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清新脱俗的意境。露珠在酒樽前飘浮,仿佛是大自然的精华;而天香在云中弥漫,给秋天的碧空增添了一抹神秘与优雅。
“老干已分蟾窟种,良宵堪续兔园游”则进一步深化了桂树的形象,它不仅是自然界的瑰宝,更是时间的见证者。老干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传承,而“蟾窟”与“兔园”则是古代神话中的地点,这里用来比喻桂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强调其超越时空的价值。
最后,“灵椿晚岁能相傍,花底何妨醉白头”表达了诗人对长寿与美好生活的向往。灵椿,即传说中的长寿之树,与桂树相伴,寓意着长生不老。即使在花下白发苍苍,也能享受生活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长寿幸福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桂树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使君起自飞龙初,执政大臣有荐书。
翻然欲复贞观时,拔茅汇进登唐虞。
祇为尚书期不赴,遂令十载留公车。
一朝赋就雄三辅,分符千里拜黄图。
黄图三辅名天下,文学吏治倾西都。
岂知世事非古昔,不爱鸣瑟爱筝竽。
黄金殊锡人所羡,素丝直节谁能渝。
解绶萧然别畿甸,怜才复尔寄江湖。
畿甸江湖浑不异,民风士习元相须。
君不见汉家制礼叔孙生,鲁国两生空踌蹰。
又不见六国纷纷争帝秦,仲连谔谔秦兵趋。
世道污隆有如此,谁云禄薄官为儒。
魏氏富文雅,邺宫常宴游。
贤王开邸第,异代继风流。
地即三台旧,人疑七子俦。
彯缨俯漳水,散帙对嵩丘。
珍木环书阁,仙禽去画楼。
开尊明月夜,授简白云秋。
景物寰中胜,烟雾象外幽。
竹园空赞述,桂树谩淹留。
奕叶屏藩重,宗支礼数优。
清时多赋诵,况乃集应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