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老墨君三昧,云山发兴清奇。
我在蓬莱书府,曾看晓霭横披。
此老墨君三昧,云山发兴清奇。
我在蓬莱书府,曾看晓霭横披。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邓文原创作,题为《文湖州竹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墨竹图景,通过“此老墨君三昧”一句,赞美了画中竹子的高妙境界和画家的深厚技艺。接着,“云山发兴清奇”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氛围,仿佛云雾缭绕的山峦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灵感,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清新脱俗。
“我在蓬莱书府,曾看晓霭横披”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与典故。诗人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的蓬莱仙境的书府之中,亲眼见证了晨雾横贯的画面,既表达了对画作的赞叹,也流露出对艺术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对墨竹的细腻描绘和意境的巧妙营造,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楚江边。旧苔痕玉座,灵迹自何年?
香冷虚坛,尘生宝靥,千秋难释烦冤。
指芳丛、飘残清泪,为一生、颜色误蝉娟。
恩怨前期,兴亡闲梦,回首凄然。似此伤心能几?
叹诗人一例,轻薄流传。
雨飒云昏,无言有恨,凭栏罢鼓神弦。
更休题、章台何处,伴湘波、花木暗啼鹃。
惆怅明珠翠羽,断础荒烟。
怕东风,惹人肠断,瘦红肥绿时节。
小楼昔日凝妆处,纵有花枝谁折。眉儿撮。
空记取、垂杨院落朦胧月。
香残粉减,剩壁上莺笺,奁中凤翠,幽恨恁消歇。
十年事,梁燕至今能说。繁弦听罢凄绝。
明妃偏向燕支嫁,天把红颜埋没。
魂恍惚,似诉尽、当初花底轻离别。画图频揭。
怅弱影亭亭,竟随春去,杜宇为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