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香.十七夜月用樊榭韵》
《天香.十七夜月用樊榭韵》全文
清 / 叶大庄   形式: 词  词牌: 天香

玉戏初阑,银妆又换,琼楼现出纤翳。

写弄珠游,绘凌波样,可少神仙新制。

流连懒去,谁惜汝、欲飞无翅。

好是山深一种,婵娟泥人寒翠。冬宵最愁对此。

奈奇冷、耸肩难避。准备虚窗先掩,重衾如水。

尽把梅花付与,呵冻笑、填词不成字。

误作天明,风鸦叫起。

(0)
鉴赏

此诗《天香》以十七夜之月为题,运用了清代诗人樊榭的韵脚,由叶大庄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冬夜月色下的静谧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与自然景物的交融之美。

首句“玉戏初阑,银妆又换,琼楼现出纤翳”,以“玉”、“银”、“琼”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落于大地之上,如同玉盘初收,银装更换,琼楼(此处或指月光下的景致)渐渐显现,而“纤翳”则暗示了月光下轻柔的云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写弄珠游,绘凌波样,可少神仙新制”,通过“弄珠游”和“凌波样”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水面上的波光粼粼,仿佛是神仙的新制,充满了奇幻与浪漫的气息。

“流连懒去,谁惜汝、欲飞无翅”,表达了对月光美景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无奈与惋惜。

“好是山深一种,婵娟泥人寒翠”,进一步描绘了山间月色的独特韵味,月光如婵娟般温柔,将寒冷的翠绿山色染上一层银白,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美感。

“冬宵最愁对此。奈奇冷、耸肩难避”,点出了冬夜的寒冷,即使面对如此美丽的月色,也难以抵挡寒意,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严酷与人的脆弱。

“准备虚窗先掩,重衾如水”,描述了为了抵御寒冷,人们提前关闭窗户,铺上厚重的被褥,如同水一般沉甸甸,形象地表现了冬夜的寒冷与人们的保暖措施。

“尽把梅花付与,呵冻笑、填词不成字”,将梅花与月色相结合,梅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娇艳,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尝试着用诗句来表达心中的感受,但因寒冷难耐,最终未能成文,体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面前的灵感与情感的交织。

最后,“误作天明,风鸦叫起”,意味着当人们从美景中回神时,才发现天已渐明,乌鸦的叫声打破了宁静,整个场景从梦境般的美丽回归到现实的清醒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月光下自然景色的美丽与诗人的独特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情境的细腻捕捉,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叶大庄
朝代:清

叶大庄,字临恭,号损轩,闽县人。同治癸酉举人,历官邳州知州。有《写经斋初稿》、《续稿》。
猜你喜欢

宿适西楚霸王故里

拨山扛鼎力难支,有勇无谋败固宜。

王霸业成破釜日,英雄泪尽别骓时。

重瞳每小江东土,残魄犹依鲁国祠。

只有野花纷五色,春风省识帐中姬。

(0)

广州十二月书怀

风物娱游子,孤怀强自宽。

鹧鸪知岁暮,鹦鹉诉冬寒。

山上飞鸣好,樊中饮啄安。

可怜珠树鸟,无地避金丸。

(0)

杜鹃

年年啼遍欲残春,午夜枝头血满唇。

不尽羁魂悲蜀道,何来处士感天津。

声中似怨无家别,地下应怜再拜人。

纵使欲归归便得,故宫何处更容身?

(0)

老聃

仙李蟠根天上栽,玄元皇帝庙崔嵬。

神仙不作儿孙计,一任张巡恸哭来。

(0)

开笼行

鳌江之山削苍玉,鳌江之水浮深绿。

石榴花发春茫茫,鹧鸪无数啼山麓。

一声两声纷如泣,落日衔山声渐急。

其中有客思江南,怪尔曾云行不得。

罗入笼中寄远人,不伤其羽伤其神。

深林丛草那可问,却看燕雀心酸辛。

聪明文采古所戒,生人生物同至仁。

开笼放入青霄去,还尔悠悠自在身。

(0)

秋猎应制

羽林按部下天阊,大漠风高两翼张。

猎火烧原秋草黑,阵云围碛暮山黄。

太平不废三驱盛,神武能调七萃良。

应有非熊占吉梦,游畋自古陋长杨。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