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恩例得量移,祇合高歌不合悲。
消长盈虚存大易,东南西北有先师。
未抛轩冕终妨道,偶见林泉且赋诗。
何事阌乡住三日,吟情难舍竹边池。
年来恩例得量移,祇合高歌不合悲。
消长盈虚存大易,东南西北有先师。
未抛轩冕终妨道,偶见林泉且赋诗。
何事阌乡住三日,吟情难舍竹边池。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所作,名为《阌乡县留题陶氏林亭》。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深厚的情感。
"年来恩例得量移,祇合高歌不合悲。"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回忆与珍视,他认为应该用歌声去纪念那些美好的时光,而不是沉浸于哀伤之中。
"消长盈虚存大易,东南西北有先师。" 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中的变化万千,以及诗人对于古圣先贤的景仰之情。"消长盈虚"指的是天地间万物生生不息的规律,而"存大易"则是说这些变化虽然复杂,但本质上却是简单而又自然的。
"未抛轩冕终妨道,偶见林泉且赋诗。" 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即便还未来得及整理行装,也会因为偶然间遇到的美景而兴起诗意。
"何事阌乡住三日,吟情难舍竹边池。"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阌乡这片土地的留恋之情,他在这里停留了三天,却仍然不忍心离去,因为那里的竹林与池塘给他带来了太多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中的美好瞬间的珍惜,以及对于传统文化和先贤教诲的敬仰之情。王禹偁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的情感与广阔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创作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诗画。
国以斯文重,公仍内署来。
风标森太华,星象逼中台。
朝满迁莺侣,门多吐凤才。
宁同鲁司寇,惟铸一颜回。
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
长时须拂马,密处少藏鸦。
眉细从他敛,腰轻莫自斜。
玳梁谁道好,偏拟映卢家。
南洛师臣契,东岩王佐居。
幽情遗绂冕,宸眷属樵渔。
制下峒山跸,恩回灞水舆。
松门驻旌盖,薜幄引簪裾。
石磴平黄陆,烟楼半紫虚。
云霞仙路近,琴酒俗尘疏。
乔木千龄外,悬泉百丈馀。
崖深经鍊药,穴古旧藏书。
树宿抟风鸟,池潜纵壑鱼。
宁知天子贵,尚忆武侯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