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黎民部允忠守南宁二首·其二》
《送黎民部允忠守南宁二首·其二》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送客长安道,鸣驺忽解携。

关通都峤外,江入夜郎西。

候馆过铜柱,公庭下锦鸡。

乡心千万里,尺素为君题。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送黎民部允忠守南宁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表达了一位朋友即将远行,诗人对其送别的情感与思绪。

首句“送客长安道”,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的大道上,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此处暗含了离别后的广阔天地和未知的旅程。接着,“鸣驺忽解携”描绘了送行队伍突然解散的情景,鸣驺即为送行时的仪仗队,其“忽解携”暗示了离别之迅速与不舍之情。

“关通都峤外,江入夜郎西。”这两句通过地理方位的描述,展现了送别之地与友人将去之地的距离遥远,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担忧。“关”指山海关或边关,“都峤”则可能是指都城之外的远地,“夜郎”则是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国名,这里借指友人将前往的遥远南方。这样的地理描绘,既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关切。

“候馆过铜柱,公庭下锦鸡。”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旅途中的景象。候馆,即驿站,是古代供行人休息的地方;铜柱,可能指的是古代边疆的标志物,这里可能象征着友人穿越了边疆,进入了一个新的地域。而“公庭下锦鸡”则可能是友人到达目的地后所见的景象,锦鸡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地方的特色与繁华,也寓意着友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了希望与生机。

最后,“乡心千万里,尺素为君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乡心,即思乡之心,无论距离多远,友人在异乡的每一步都牵动着诗人心中的思念。尺素,即书信,古人常用以指代书信,这里诗人通过寄予友人书信的方式,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与牵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的壮阔与深情,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展现了友情的真挚与美好。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裴大夫见过

湖南谯国尽英髦,心事相期节义高。

解下佩刀无所惜,新闻天子付三刀。

(0)

题院诗

帖里大还丹,多年色不移。

前宵盗吃却,今日碧空飞。

惭愧深珍重,珍重邓天师。

他年炼得药,留著与内芝。

吾师知此术,速炼莫为迟。

三清专相待,大罗的有期。

(0)

送僧归富春

忆过僧禅处,遥山抱竹门。

古房关藓色,秋径扫潮痕。

石净闻泉落,沙寒见鹤翻。

终当从此望,更与道人言。

(0)

访姨兄王斌渭口别墅

枯桑河上村,寥落旧田园。

少小曾来此,悲凉不可言。

访邻多指冢,问路半移原。

久歉家僮散,初晴野荠繁。

客帆悬极浦,渔网晒危轩。

苦涩诗盈箧,荒唐酒满尊。

高枝霜果在,幽渚暝禽喧。

远霭笼樵响,微烟起烧痕。

哀荣孤族分,感激外兄恩。

三宿忘归去,圭峰恰对门。

(0)

峨嵋山

万仞白云端,经春雪未残。

夏消江峡满,晴照蜀楼寒。

造境知僧熟,归林认鹤难。

会须朝阙去,秪有画图看。

(0)

读前集二首·其一

殷璠裁鉴英灵集,颇觉同才得旨深。

何事后来高仲武,品题间气未公心。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