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晴窗,参差花影和帘捲。袖罗寒浅。
独立闲庭晚。新雁横空,天写秋云怨。斜阳岸。
乱愁千点。落叶西风满。
雨过晴窗,参差花影和帘捲。袖罗寒浅。
独立闲庭晚。新雁横空,天写秋云怨。斜阳岸。
乱愁千点。落叶西风满。
这首《点绛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秋意渐浓的景象。开篇“雨过晴窗,参差花影和帘捲”,雨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参差不齐的花影上,与轻卷的窗帘交织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接着,“袖罗寒浅”一句,通过衣袖的轻薄感,巧妙地传达了初秋的凉意,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
“独立闲庭晚”将画面推向高潮,主人公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庭院中,夕阳西下,时间仿佛静止,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氛围。接下来,“新雁横空,天写秋云怨”两句,借新雁南飞、秋云低垂,表达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哀愁与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最后,“斜阳岸。乱愁千点。落叶西风满”四句,以斜阳映照岸边、落叶随西风飘散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愁绪的弥漫与无处不在。落叶满地,西风凛冽,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纷乱与忧伤,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体而言,《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清末文人面对季节更迭、人生变迁时的复杂心境,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意境的佳作。
此山名大梅,驱车入山麓。
试问山中人,山名竟谁属。
禅家开道场,为说梅子熟。
仙家指为岩,曾此隐梅福。
或云古有梅,其大蔽山谷。
至今二梅梁,灵响皆其族。
他山抗惊湍,禹祠横殿屋。
三者尚谁凭,禅师有遗躅。
馀皆不可辨,安得究图录。
但爱山又山,乔林间脩竹。
身名俱泰老尚书,叱驭宁辞万里途。
两地恩荣真赫奕,四川父老定欢呼。
乖崖袍带今重见,清献琴龟我更无。
频向筹边楼上望,归来方略上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