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哉贫也,教人世多少,须眉无颜色。
留得乾坤清气在,输与茅檐弱息。
玉琢心坚,金将胆铸,岂守凡情迫。
寒泉深处,定知含笑相即。
从此身作完人,心无遗憾,也终全清白。
几辈峨冠方讲学,都被金夫沈溺。
荆布家风,蓬蒿生长,那藉诗书力。管彤熴耀。
远哉丰镐遗泽。
伤哉贫也,教人世多少,须眉无颜色。
留得乾坤清气在,输与茅檐弱息。
玉琢心坚,金将胆铸,岂守凡情迫。
寒泉深处,定知含笑相即。
从此身作完人,心无遗憾,也终全清白。
几辈峨冠方讲学,都被金夫沈溺。
荆布家风,蓬蒿生长,那藉诗书力。管彤熴耀。
远哉丰镐遗泽。
这首诗《念奴娇四首(其一)》由清代诗人端木埰所作,通过对贫苦生活的感慨,展现了对清白人格的坚守和对传统道德的推崇。
首句“伤哉贫也”直接表达了对贫穷的哀叹,接着以“教人世多少,须眉无颜色”描绘了贫穷给人带来的精神打击,使人们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接下来,“留得乾坤清气在,输与茅檐弱息”则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即使身处贫困,也要保持内心的清正,为后代留下清白之名。
“玉琢心坚,金将胆铸,岂守凡情迫”三句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坚定和不屈,即使面对世俗的压力,也要保持高洁的品质。而“寒泉深处,定知含笑相即”则以寒泉比喻清白之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自得其乐,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从此身作完人,心无遗憾,也终全清白”表达了诗人对于清白人格的追求和向往,认为即使物质贫乏,只要心灵纯净,就能成为完美的人。接下来,“几辈峨冠方讲学,都被金夫沈溺”批判了那些被权力和财富蒙蔽双眼,丧失道德原则的士大夫,强调了知识与道德并重的重要性。
最后,“荆布家风,蓬蒿生长,那藉诗书力。管彤熴耀。远哉丰镐遗泽”总结了诗人的观点,认为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传承,而非外在的权势和财富。同时,也寄托了对古代文明中道德风尚的怀念,希望这种美德能够流传久远。
整首诗通过对比贫富、赞扬清白人格、批判世俗风气,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道德的深刻思考和强烈呼吁。
皇化渐以普,风气日以开。
昔时荒服地,今日须贤才。
蔼蔼贯城彦,五马朱轮来。
问俗柳江头,柳树何人栽?
春到柳眼青,君来春意回。
无然蹙其根,而使枝叶摧。
君看甘棠树,遗爱何悠哉。
圣途久芜秽,吾衰复谁治。
人乃天地心,三才为纲维。
如何餍糠粕,人人醉如泥。
安得独醒者,哺糟啜其醨。
豁然见天地,见南北东西。
见心有六经,见心能百为。
见心本广大,见心本精微。
见心本高明,见心无倚陂。
人心即宇宙,人心即两仪。
两仪与宇宙,吾能握其机。
问机是何为,欲语逼归期。
诸生试自思,反求自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