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极相思.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
《极相思.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全文
明 / 董以宁   形式: 词  词牌: 极相思

玉箫阁在花茵,留记月波痕。

朱扉半掩,青灯半灭,作意销魂。

半晌月痕移旧处,风淅淅、几度微闻。

明知不是,伊家屧响,聊且开门。

(0)
鉴赏

这首《极相思》词,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董以宁所作,描绘了一幅深夜中等待心上人的凄美画面。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玉箫阁在花茵”,开篇即以“玉箫阁”与“花茵”两个意象,勾勒出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暗示着等待之人所在的地点,以及环境的雅致与美好。接着,“留记月波痕”一句,通过“月波痕”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月光下的水波之美,也暗含了等待者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留恋。

“朱扉半掩,青灯半灭”,进一步渲染了等待的氛围。半掩的朱红色门扉,象征着等待者内心的期待与不安;而“青灯半灭”,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等待的漫长。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景象,更蕴含了情感上的波动。

“作意销魂”四字,直接表达了等待者内心的情感状态——既充满了期待,又因时间的推移而感到心神俱疲,甚至有些许的绝望。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等待的煎熬与痛苦。

“半晌月痕移旧处,风淅淅、几度微闻”,通过“月痕移旧处”和“风淅淅”的描写,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寂静。这里的“月痕移旧处”不仅指月亮的位置变化,也隐喻着等待者心中那份期待的转移,从最初的热切到后来的失落。而“风淅淅”的细微声响,则是夜晚特有的宁静与孤独的象征,增加了等待的寂寞感。

最后,“明知不是,伊家屧响,聊且开门”一句,以一种无奈而又期待的心情,结束了整个等待的过程。明知对方不会来,却仍然期待着那熟悉的脚步声(屧响),这既是等待者的执着,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终选择“聊且开门”,既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对等待过程的一种释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层层推进,成功地将等待的焦虑、希望与失望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董以宁
朝代:明   字:文友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董以宁(约公元1666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同里结国仪社,委以启札。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魏裔介未与一面,为之倾倒。以宁于历象、乐律、方与之指,多所发明。
猜你喜欢

题龙氏龙州书馆

幽居如杜曲,松竹旧时栽。

溪路随花入,柴门傍水开。

风来书帙散,月出棹歌回。

还共王乔辈,吹箫坐紫苔。

(0)

客夜闻砧

荒草萧萧郭隗台,清砧明月两堪哀。

千愁百感多如雨,今夜灯前一并来。

(0)

杨柳枝·其三

细叶如眉绿未匀,修眉浑似带愁颦。

输他桃杏东风里,不管南游北去人。

(0)

简心斋席炼师·其二

西林谷口群仙宅,青发萧萧古逸民。

炼过神丹专奉母,著成《真诰》必传人。

青山不下乌皮几,留客先除白葛巾。

门外松花如可服,岂无方术为轻身。

(0)

幽居二首·其一

狂简谁谐俗,幽居颇自便。

看云常独坐,听雨或高眠。

字许邻人问,诗从野老传。

久知山木喻,细读养生篇。

(0)

重游金陵有怀玉山沈一愚二首·其二

歧路东西奈别何,壮心憔悴惜蹉跎。

重来云物非前度,黄叶秋风积恨多。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