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室轩而豁,当年志若何。
万方归覆冒,一意愿安和。
触景怀承器,瞻题仰偃波。
九年遗泽在,四海尚讴歌。
作室轩而豁,当年志若何。
万方归覆冒,一意愿安和。
触景怀承器,瞻题仰偃波。
九年遗泽在,四海尚讴歌。
此诗描绘了圆明园内“万方安和”景观的宏大与和谐,表达了乾隆皇帝对于国家统一、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首句“作室轩而豁”,以开阔的视野引出主题,暗示了建筑的宏伟与开放性。接下来,“当年志若何”一句,转而思考历史与初衷,引人深思。
“万方归覆冒,一意愿安和。”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四方归附、天下安宁的渴望与追求。接着,“触景怀承器,瞻题仰偃波。”通过观察眼前的景象,怀念先人的恩泽,仰望历史的波澜,进一步深化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最后,“九年遗泽在,四海尚讴歌。”总结了长久以来的治理成果,强调了其深远影响,四海之内皆赞颂,体现了乾隆皇帝治国理政的显著成效。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展现了清代帝王对于国家稳定、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