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夙所企,结念礼文殊。
行将至香界,先此蹑云衢。
秋色驻枫岭,霜华霏椒途。
来来就日民,杂沓声欢呼。
峰矗村前髻,泉鸣涧底竽。
闾井西成佳,对此颇自娱。
抚众意弥钦,绳武念更纡。
十年纵小康,岂足言区区。
清凉信清凉,宜为佛所都。
天花上下雨,梵云朝暮图。
延禧祝慈宁,端资法润濡。
时巡藉讲武,皇祖有鸿模。
申命仆御臣,此行其可无。
五台夙所企,结念礼文殊。
行将至香界,先此蹑云衢。
秋色驻枫岭,霜华霏椒途。
来来就日民,杂沓声欢呼。
峰矗村前髻,泉鸣涧底竽。
闾井西成佳,对此颇自娱。
抚众意弥钦,绳武念更纡。
十年纵小康,岂足言区区。
清凉信清凉,宜为佛所都。
天花上下雨,梵云朝暮图。
延禧祝慈宁,端资法润濡。
时巡藉讲武,皇祖有鸿模。
申命仆御臣,此行其可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的旅程,以及到达目的地后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佛法的崇敬之情。
首句“五台夙所企,结念礼文殊”,表达了诗人对五台山的向往和对文殊菩萨的虔诚之心。接着,“行将至香界,先此蹑云衢”描绘了诗人即将抵达神圣之地的激动心情,仿佛已经踏上了通往仙境的道路。
“秋色驻枫岭,霜华霏椒途”通过秋天的枫叶和霜花,展现了旅途中的美丽景色。而“来来就日民,杂沓声欢呼”则生动地描绘了沿途百姓的热烈欢迎场景,体现了人间的温暖与和谐。
“峰矗村前髻,泉鸣涧底竽”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峰比作女子的发髻,泉水比作竽的声音,形象地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接下来,“闾井西成佳,对此颇自娱”表达了诗人对当地美好生活的欣赏和内心的愉悦。
“抚众意弥钦,绳武念更纡”体现了诗人对民众的关怀和对先祖的追思,以及对佛法的深深敬仰。最后,“十年纵小康,岂足言区区”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虽不富裕但内心满足的态度。
“清凉信清凉,宜为佛所都”强调了五台山的清凉与神圣,是佛教圣地。而“天花上下雨,梵云朝暮图”则描绘了五台山独特的自然与宗教氛围,仿佛天降甘露,梵音不断。
“延禧祝慈宁,端资法润濡”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祝福和对佛法的推崇。最后,“时巡藉讲武,皇祖有鸿模。申命仆御臣,此行其可无”则表明了诗人此次行程的重要性和对皇祖的尊崇,同时也强调了这次旅行的意义非凡。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朝圣之旅的所见所感,融合了自然之美、人文之暖、宗教之深,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与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