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池亭待月·其一》
《池亭待月·其一》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轻雷不成雨,风砌旋支床。

山乱云行曲,楼高月路长。

柴门非故国,戎马尚他乡。

笳鼓悲清暝,关河思不忘。

(0)
注释
轻雷:轻微的雷声。
不成雨:不足以形成降雨。
风砌:微风吹拂的墙壁。
旋支床:吹动床榻。
山乱:山峦错乱。
云行曲:云彩飘动蜿蜒。
楼高:高楼耸立。
月路长:月光下的道路显得遥远。
柴门:简陋的木门。
非故国:不是故乡。
戎马:战马,代指战争。
他乡:他处,异乡。
笳鼓:古代军中的乐器,此处指战争氛围。
悲清暝:在凄清的黄昏时分显得悲伤。
关河:边关河流,借指故乡。
思不忘:思念之情难以忘怀。
翻译
轻柔的雷声并未带来雨水,微风吹过,摇动着床榻。
山峦缭乱,云彩如曲折的道路,高楼之上,月光下的道路显得格外漫长。
简陋的柴门并非故乡景象,战马和我仍在他乡漂泊。
在凄凉的黄昏,笳鼓声中充满了悲伤,边关河山的思念之情挥之不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他乡、怀念故土的凄凉情感。开篇“轻雷不成雨,风砌旋支床”写出了一种天气变化与内心不安的氛围,轻雷象征着即将到来的变动,而“风砌旋支床”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期待。

接着,“山乱云行曲,楼高月路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绪。山川变幻不定,云彩流动无常,以及“楼高月路长”的描写,都在强化诗人对远方故土的向往之情。

而“柴门非故国,戎马尚他乡”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身处异乡,心中所挂念的是那遥远的故土。这里的“柴门”和“戎马”都象征着边塞的孤寂与战争的氛围,使得诗人对故国的思念更添几分沉重。

最后,“笳鼓悲清暝,关河思不忘”则是对夜晚笳鼓声响起时,那种难以抑制的乡愁之情的描写。“笳鼓”作为古代军中用来号令士兵的乐器,其声音往往令人联想到边塞的战争与孤寂,而“关河思不忘”则是对故土之思念的坚持和宣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内心情感以及对故乡深切怀念的描写,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读来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乡愁与孤独。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和陈择之春日四绝·其四

日长渐有简编乐,春半已将樱笋来。

无数青山相慰藉,有时明月共裴徊。

(0)

寿定叟弟·其一

闻说清朝对紫宸,君王侧席屡咨询。

惟应民瘼开陈切,故遣分符验抚循。

(0)

仲秉再用前韵为梅解嘲复和之·其一

几年身在水云间,愈见花边下语难。

犹有故人相慰藉,西山载酒未盟寒。

(0)

诗一首

小小园林矮矮屋,一日房钱一贯足。

官至正郎子读书,一妻一妾常和睦。

(0)

送戴式之自越游江西

石屏峰下孤吟客,吟到头童更苦吟。

四海江山多识面,百年人物半知心。

诗于唐米偶先后,较以杜韦无古今。

容易相逢容易别,不堪回首白云深。

(0)

苦热

赫日炎炎烁远空,泉边树底亦无风。

行人莫便多辞苦,犹胜东郊炙背翁。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