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尧民案上盆兰·其一》
《咏尧民案上盆兰·其一》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崇兰移自荆溪上,小盎春深自着花。

宾客清閒尘土远,晓窗亲沃案头茶。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雅致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盆中兰花的生机与主人的闲适生活。首句“崇兰移自荆溪上”,以“崇兰”点明兰花之名,并暗示兰花源自自然,具有高洁之气。“移自荆溪上”则透露出兰花的来历,仿佛是从山间溪畔被精心移植而来,充满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之美。

次句“小盎春深自着花”,进一步描绘了兰花在小盆中自在生长的景象,即使是在春意最浓之时,兰花也独自绽放,不需外力催促,展现出生命的自主与坚韧。这里的“盎”字,形象地描绘了小盆的形状,与兰花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小巧而精致的美感。

第三句“宾客清閒尘土远”,通过“清閒”二字,刻画了主人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世俗尘嚣的远离。这不仅体现了主人的高雅品味,也暗示了兰花与主人之间存在着某种精神上的共鸣——两者都追求着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最后一句“晓窗亲沃案头茶”,将画面推向高潮。主人在清晨的窗前,亲自为案头的茶水浇水,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主人对生活的细心照料,更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同时,这也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即在平凡的日常中寻找美与乐趣。

整首诗通过描绘兰花的生长环境、主人的生活态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美好愿景。文徵明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这一瞬间的美,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乌衣巷

鳷鹊金波事已非,江山何限泪沾衣。

台空凤去无人问,只说寻常燕子飞。

(0)

叹宜兴无锡饥民二首·其二

沴气无情苦降灾,饥民往往背如鲐。

微躯不惜填沟壑,还我生前布施来。

(0)

贺朱鹤皋除江阴教三首·其三

天上黄麻姓字香,九原松槚亦生光。

泰山北斗还公论,笑杀人间马足忙。

(0)

喜至大都

土锉荒烟二十秋,眼明今日见皇州。

轻裘肥马休相笑,本自无心秉烛游。

(0)

卢沟桥

舆马连年东复西,巨鳌双胁夹青猊。

荷旃食肉无非命,憔悴相如不敢题。

(0)

寄刘彦卿同舍二首·其二

君立吴蒙伯仲间,我惭失学似君难。

何时握手文山去,得使儿曹刮目看。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