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夜刺闺,胡骑白铜鞮。
诏书发陇右,召募取关西。
剑悬三尺鞘,铠累七重犀。
督军鸣战鼓,巡夜数更鞞。
侵星出柳塞,际晚入榆溪。
秦泾含药鸩,晋火逐飞鸡。
通泉开地道,望敌竖云梯。
阴山日不暮,长城风自凄。
弓寒折锦鞬,马冻滑斜蹄。
燕旗竿上脆,羌笛管中嘶。
登山试下赵,凭轼且平齐。
当今函谷上,唯用一丸泥。
长安夜刺闺,胡骑白铜鞮。
诏书发陇右,召募取关西。
剑悬三尺鞘,铠累七重犀。
督军鸣战鼓,巡夜数更鞞。
侵星出柳塞,际晚入榆溪。
秦泾含药鸩,晋火逐飞鸡。
通泉开地道,望敌竖云梯。
阴山日不暮,长城风自凄。
弓寒折锦鞬,马冻滑斜蹄。
燕旗竿上脆,羌笛管中嘶。
登山试下赵,凭轼且平齐。
当今函谷上,唯用一丸泥。
这首《从军行》描绘了古代士兵征战边疆的壮烈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军队的装备、训练、行军以及战斗的艰苦与激烈。开篇“长安夜刺闺,胡骑白铜鞮”,以夜晚的长安城与远处的胡人骑兵形成对比,营造出紧张的氛围。接着,“诏书发陇右,召募取关西”点明了战争的背景和征兵的情景。
“剑悬三尺鞘,铠累七重犀”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装备精良,准备充分。“督军鸣战鼓,巡夜数更鞞”则展示了军队的纪律严明,时刻准备着战斗。“侵星出柳塞,际晚入榆溪”描述了军队的长途跋涉,日夜兼程。“秦泾含药鸩,晋火逐飞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了战场的残酷与危险。
“通泉开地道,望敌竖云梯”表现了军队的战术运用,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工具进行攻防。“阴山日不暮,长城风自凄”渲染了战场的环境,即使在白天,也充满了悲凉与绝望。“弓寒折锦鞬,马冻滑斜蹄”描绘了战斗中的艰难,弓箭折断,战马滑倒,形象生动。“燕旗竿上脆,羌笛管中嘶”通过武器和乐器的状态,进一步烘托了战场的紧张气氛。
最后,“登山试下赵,凭轼且平齐”表达了军队的英勇与决心,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要勇往直前。“当今函谷上,唯用一丸泥”则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策略与智慧,而非单纯的武力。
整体而言,《从军行》不仅展现了古代士兵的英勇与牺牲精神,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复杂性,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拟问扁舟,归来趁、蓬莱寿席。
还又向、月城迢递,岁寒为客。
多竹襟期居已就,一川图画□堪觅。
想玉笙、霜鹤拥蹁跹,真仙伯。身早退,头翻黑。
心最懒,闲偏适。更新来膝下,始看袍色。
安石正多人望在,子公何用缄书力。
但年年、把酒为梅花,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