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青石细浅见底,天空云淡无一毫。
波间圆月照不动,海上清风来最高。
莎青石细浅见底,天空云淡无一毫。
波间圆月照不动,海上清风来最高。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水乡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自然景物的清新与和谐之美。首句“莎青石细浅见底”中,“莎青”指的是水中的青苔,常用以形容水质清澈;“石细浅见底”则表明水很浅,透过水面可以看到底部的石头,这两词交织,使人感受到水的清澄如同一面镜子。
次句“天空云淡无一毫”进一步描绘了上方天空的景致,“云淡”意味着云彩稀薄,几乎看不见,而“无一毫”则强调了天空的干净和纯净,没有任何污染,这与水面的清澈形成鲜明对比,既相辅相成,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洁净。
第三句“波间圆月照不动”中,“波间”指的是在水波之中,而“圆月照不动”则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亮如镜悬挂于天际,映射到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却因水平静而显得格外宁静,不受任何干扰,这是对自然之美的高度赞颂。
末句“海上清风来最高”中,“海上”指的是广阔无垠的大海,而“清风来最高”则形容了从海上传来的清新空气。这不仅是对物理环境的描绘,也象征着心灵深处的净化与升华,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以及精妙绝伦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把握与独特感悟。
殉名思马革,殉利同即蛆。智仅脱虎口,忠能?江鱼。
前踬后愈愤,众毁吾独誉。
劳神役百感,所得惟高车。
一念忽超脱,万事皆成虚。
行止但无心,亦如云卷舒。
放浪广莫境,优游心远庐。
黑白非所计,且愿复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