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竺曾闻古刹名,万峰丛处隐林扃。
白云惯识衣冠面,长傍阶前故不惊。
上竺曾闻古刹名,万峰丛处隐林扃。
白云惯识衣冠面,长傍阶前故不惊。
这首诗描绘了古刹之静谧与自然之和谐。首句“上竺曾闻古刹名”,点出古刹的名声远播,引人遐想。接着“万峰丛处隐林扃”一句,以万峰环绕、林木深邃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古刹隐蔽于自然之中的幽静环境。
“白云惯识衣冠面”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白云人格化,表达出白云对古刹的熟悉与亲近,仿佛它能识得过往访客的衣冠,体现了古刹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最后,“长傍阶前故不惊”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和谐,即使白云在古刹前停留,也不惊扰古刹的宁静,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古刹的自然美景,更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追求,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和启示。
远怀不可道,历稔倦离忧。
洛下闻新雁,江南想暮秋。
澄清佐八使,纲纪案诸侯。
地识吴平久,才当晋用求。
时贤几殂谢,摛藻继风流。
更有西陵作,还成北固游。
归途限尺牍,王事在扁舟。
山色临湖尽,猿声入梦愁。
獭祭川水大,人家春日长。
独谣昼不暮,搔首惭年芳。
靡草知节换,含葩向新阳。
不嫌三径深,为我生池塘。
亭午井灶闲,雀声响空仓。
花落没屐齿,风动群木香。
归路云水外,天涯杳茫茫。
独卷万里心,深入山鸟行。
芳景勿相迫,春愁未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