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倾尽马蹄遥,贪看名山逐晚飙。
处处禅房深贮月,源源泉窦暗通潮。
三千界上闲烟雨,二百年前旧市朝。
欲涤尘襟飞瀑少,直攀星汉借天瓢。
一壶倾尽马蹄遥,贪看名山逐晚飙。
处处禅房深贮月,源源泉窦暗通潮。
三千界上闲烟雨,二百年前旧市朝。
欲涤尘襟飞瀑少,直攀星汉借天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杭州各大寺庙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
首句“一壶倾尽马蹄遥”以酒壶比喻时间的流逝和旅程的遥远,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悠闲与洒脱。接着“贪看名山逐晚飙”则展现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热爱与追求,即使是在傍晚的疾风中也不愿错过欣赏美景的机会。
“处处禅房深贮月”一句,诗人将禅房比作藏月之所,暗示了寺庙内静谧祥和的氛围,以及月光下禅修的意境。“源源泉窦暗通潮”则描绘了泉水从源头流至大海的过程,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佛教中因果轮回的哲理。
“三千界上闲烟雨,二百年前旧市朝”两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展现了广阔无垠的世界与历史的悠久。烟雨中的世界显得宁静而神秘,而二百年前的市朝则勾勒出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最后,“欲涤尘襟飞瀑少,直攀星汉借天瓢”表达了诗人渴望通过自然界的清泉(瀑布)来洗涤心灵的尘埃,但又意识到这需要超越凡俗,直抵星辰,借助天赐之物(天瓢)才能实现。这既是对自然美的向往,也是对精神境界提升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内心纯净与精神升华的向往。
至人若浮云,会遇何有常。
有伟渊然子,早师赵元阳。
西游崆峒山,心迹两超越。
朝餐赤城霞,夜弄瀛海月。
瀛海几清浅,鲸波隔人烟。
楼船送童女,白日迷秦天。
伊谁秘灵机,颠倒凿玄窍。
相视乃无为,不言亦不笑。
问君此何之,颜色如桃花。
谷城访黄石,勾漏求丹砂。
我从昆崙归,秋鬓忽已雪。
安得骑青龙,相从叩真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