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闻二老,息影此枯桐。
昔日诛茆处,依然苦竹丛。
飞花自无着,空海日冥濛。
问取西来意,寻源路不穷。
当年闻二老,息影此枯桐。
昔日诛茆处,依然苦竹丛。
飞花自无着,空海日冥濛。
问取西来意,寻源路不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南公一同游览积善庵的情景,通过回忆往昔两位高僧在此栖息的岁月,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静谧深远的氛围。
首联“当年闻二老,息影此枯桐”以“二老”指代两位高僧,他们曾在庵中隐居多年,如同枯桐般静默无言,隐喻其修行的深邃与内心的宁静。
颔联“昔日诛茆处,依然苦竹丛”转而描写庵中的自然环境,昔日两位高僧居住的地方,如今仍是一片茂密的苦竹丛生,暗示时间虽逝,但自然的宁静与禅意依旧存在。
颈联“飞花自无着,空海日冥濛”进一步渲染了庵中环境的幽静与神秘。飞花随风飘散,似乎没有着落,空旷的海面在朦胧的日光下显得更加深邃,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尾联“问取西来意,寻源路不穷”则表达了诗人对高僧智慧与修行的敬仰之情。他询问西来之意,即寻求佛法的真谛,认为追寻真理的道路是无穷无尽的,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二月欲破春过半,六霙犹自飞零乱。
尘氛四野郁昏霾,琼瑶一夜堆璀璨。
沙柳含烟未吐丝,宫花压雪空成幔。
甘泽应悬畎亩思,凝寒更起衣裳叹。
天意从来未可谌,物华奈尔无由玩。
君不见宝露新传楚国来,铜盘捧出龙颜开。
斋心万乘躬郊祀,稽首千官进寿杯。
呜呼古有灾祥说,昨冬胡露今胡雪。
博极真怜刘向才,条陈讵职匡衡诀。
尚赖金门燮理臣,好调玉烛太平春。
朝中自是咨虞岳,海内何须忧杞人。
贾生昔被长沙谪,湘水千年动颜色。
吊古空劳忆芷兰,世途久已生荆棘。
当今天子称圣君,论恩岂复如汉文。
垂裳穆穆日南向,锐情稽古非谦让。
直气常悬青琐间,愁云更郁乌台上。
胡郎胸中书万言,夕方拜官朝叩阍。
刘向况有五行传,挺身悟主争绳愆。
即今亦有长沙行,此去应知圣主情。
早晚定膺宣室召,肯使人徒说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