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宾客挽歌三首·其三》
《谢宾客挽歌三首·其三》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当年罢会稽,还郡锦为衣。

老作龙楼贵,终将凤沼违。

英魂游岱去,石椁渡江归。

扬子春风恶,南徐过客稀。

众帆看屡溺,素舸独如飞。

始见中郎孝,松门自有辉。

(0)
翻译
当年离开会稽,归来时身穿华丽锦绣。
年老位高居龙楼,但最终还是要离开凤凰池的高位。
英雄的灵魂游荡在泰山,石棺渡过长江返回故乡。
扬子江边春风猛烈,南徐路上的行人稀少。
众多船只常被风浪淹没,唯独那白色的舟船独自飞翔。
初次见到中郎的孝行,松门之下自有一片光辉。
注释
会稽:古代地名,今浙江绍兴。
锦为衣:穿着华丽的锦衣。
龙楼:指皇帝或贵族的宫殿。
凤沼:古代对朝廷或皇宫的代称。
岱:泰山。
石椁:用石头制作的棺材。
扬子春风:指扬子江边的春天。
南徐过客:路过南徐(今江苏镇江)的人。
屡溺:频繁沉没。
素舸:白色的船。
中郎:古代官职名,此处可能指有孝行的人。
松门:松树环绕的大门,象征隐居或高尚的住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谢宾客挽歌三首》中的第三首,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其人品的赞美。首联“当年罢会稽,还郡锦为衣”回忆了逝者过去的辉煌,曾罢官后荣归故里,衣锦还乡,显示出其昔日的显赫地位。颔联“老作龙楼贵,终将凤沼违”进一步描绘逝者晚年在高位上的情景,但最终还是不得不离开尊位,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颈联“英魂游岱去,石椁渡江归”以神话传说中的泰山和长江来寄托对逝者的哀思,想象他的灵魂已远离尘世,归于永恒。尾联“扬子春风恶,南徐过客稀”描绘了逝者离世后的凄凉景象,春风带走了生机,过客稀少,更显哀伤。

最后两句“众帆看屡溺,素舸独如飞”运用对比,表达对逝者高尚品德的赞扬,即使在生命的尽头,他的形象依然如同洁白的孤舟在逆风中飞翔,与众不同。最后一句“始见中郎孝,松门自有辉”则以“中郎孝”来赞誉逝者的孝行,暗示他在生前就以孝闻名,死后其精神犹在,犹如松门之光,永远照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和对身后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苏才翁子美有赠扶沟白鹤观黄道士诗纪于屋壁岁久漫灭今县宰周同年得完本于民间抵予求诗

潦倒黄冠无足论,白头嗜酒住荒村。

狂名偶为留诗著,陈迹仍因好事存。

金石锵洋虚殿寂,龙蛇洒落古墙昏。

飞黄灭没浮云外,疲马何能望骏奔。

(0)

别韵一首

风日虽寒昼景长,探春远访白莲庄。

岸冰犹在水先绿,柳叶未生条已黄。

老木根侵苔径窄,新梅花入酒卮香。

天真不必人修饰,得趣勿嫌台馆荒。

(0)

光顷为诸生常受经于钱丈学赋于张丈今乃叨忝同为侍臣蒙钱丈置酒张丈赐诗不胜愧悚之深言志为谢

畴昔胜冠日,曾为绛帐生。

九言闻至教,一顾得虚声。

不意叨严近,于今接老成。

宁须诗酒赐,侍坐导知荣。

(0)

酬次道板桥晚望见寄

春来曾约醉河桥,深负垂杨千万条。

今日都门相望处,西风乱叶正萧萧。

(0)

梦与之美为寒食游

寒食无佳赏,芳菲半已空。

夜来逢胜友,末至负东风。

(0)

梅花·其三

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

陇头人不识,空向笛中吹。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