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名讵要书黄纸,儿曹安能相汝尔。
平生胸中著丘壑,何曾辄作数日恶。
看渠老死争名场,肩摩毂击非侬乡。
从来俗子贪著帽,露顶心知寡同好。
可不与饭惟有卿,白眼未分遭题评。
苏郎六印蚕作茧,剧饮浊醪适吾愿。
此事未容人遽知,百丑千拙人笑之。
胜处岂徒论得髓,觌面端如传器水。
典刑真有阿度风,世上眼目无王龚。
沧波老树我亦爱,闻说津头有船卖。
斯人要是江左人,径入坐床宁肯嗔。
星星种种旋非故,禅板蒲团只如许。
君名讵要书黄纸,儿曹安能相汝尔。
平生胸中著丘壑,何曾辄作数日恶。
看渠老死争名场,肩摩毂击非侬乡。
从来俗子贪著帽,露顶心知寡同好。
可不与饭惟有卿,白眼未分遭题评。
苏郎六印蚕作茧,剧饮浊醪适吾愿。
此事未容人遽知,百丑千拙人笑之。
胜处岂徒论得髓,觌面端如传器水。
典刑真有阿度风,世上眼目无王龚。
沧波老树我亦爱,闻说津头有船卖。
斯人要是江左人,径入坐床宁肯嗔。
星星种种旋非故,禅板蒲团只如许。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则礼所作,题为《次天启赠净名吴道人韵》。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以书信体裁写成的诗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首先,“君名讵要书黄纸,儿曹安能相汝尔。”这两句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称呼方式,以及彼此之间的情谊亲密。黄纸书写的名字,不仅是形式上的尊重,更是心灵深处的交往。
接着,“平生胸中著丘壑,何曾辄作数日恶。”这两句反映了作者一贯以来的性格和行为,他从不因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初衷。这里的“丘壑”比喻坚定不移的心志。
再看,“看渠老死争名场,肩摩毂击非侬乡。”诗人通过观察那些为名利奋斗终生的老者,以及他们在名利场上的挣扎和碰撞,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态度的鄙视。这里,“名场”指的是世俗的功名之争。
“从来俗子贪著帽,露顶心知寡同好。”这两句则是说普通人对于荣誉和地位的渴望,诗人自己却愿意保持真实自我,不随波逐流。露顶,即不戴帽子的形象,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坦然。
“可不与饭惟有卿,白眼未分遭题评。”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之间纯粹情谊的珍视,以及对于那些没有深入了解就进行评判的浅薄看法的鄙夷。
下面,“苏郎六印蚕作茧,剧饮浊醪适吾愿。”这里的“苏郎”可能是指苏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酒和书香的喜爱,以及他内心对于生活享受的追求。
紧接着,“此事未容人遽知,百丑千拙人笑之。”这两句则是说这些个人的喜好和追求,并不为世俗所理解,因此也就有很多嘲笑的声音出现。
“胜处岂徒论得髓,觌面端如传器水。”这里,“胜处”可能指的是诗人内心的胜境,即那种超脱物外的精神状态。诗句表达了对这种境界的赞美,同时也强调了这种境界不是简单的口头之论,而是需要通过实践体验才能达到。
“典刑真有阿度风,世上眼目无王龚。”这两句则是在说,即便在法纪严明的时代,也会有一些人能够以宽厚之心对待世界。这里,“阿度”指的是宽大为怀,而“王龚”是古代著名的清廉官员,诗句表达了对于这种品格的赞赏。
最后,“沧波老树我亦爱,闻说津头有船卖。”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他听闻河边有人出售船只时所产生的情感联想。这里,“沧波”指的是长江之水,“老树”则是沿岸古老的树木。
“斯人要是江左人,径入坐床宁肯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可能来自江南地区的推测,以及他对于这种可能性所持有的宽容态度。这里,“江左”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区,即今江苏、安徽一带。
“星星种种旋非故,禅板蒲团只如许。”这两句则是说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他对禅修生活的体验。这里,“星星种种”形容记忆中的点点滴滴,而“禅板蒲团”则是佛教坐禅时使用的工具和垫子,诗句表达了对于这些物品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精神世界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自然美景和内心世界的描绘,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然,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审美观。
弄影丹崖,笑把玉芝容与。五铢衣薄,倚回风如许。
蓬山何处,一片彩云旋吐。摇溶出水,轻盈曳雾。
回首瑶宫,记霓裳、曾按谱。大罗往事,问吹箫伴侣。
娥眉萧飒,只有月华常驻。情多无奈,珊珊归去。
匆匆驹隙,记归来正是,重阳时节。
共剪西窗凉夜烛,细把离愁同说。
荷渚红稀,桐阴碧漏,花事怜消歇。
西风一霎,香林堆满黄雪。
最忆江路苕苕,山深芒砀,雁影无由觅。
读史豪情还访古,应谱新词稠叠。
天末停云,阶前落叶,此际难为别。
扁舟催发,野塘渔火明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