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虽目虾,竟自了无睹。
如人心苟盲,记诵亦何补。
当须见精义,一览洞千古。
可效章句徒,冥迷自聋瞽。
水母虽目虾,竟自了无睹。
如人心苟盲,记诵亦何补。
当须见精义,一览洞千古。
可效章句徒,冥迷自聋瞽。
这首诗以水母与虾的视觉能力为喻,引出对人心是否明察的思考。水母虽有“目”,却“了无睹”,意在说明有些人心中虽有感知,却如同盲人一般,无法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接着,诗人指出仅仅依靠记忆和背诵知识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洞察事物的精髓,一目了然地理解古今之事。最后,诗人警告那些只追求字句形式的人,他们如同陷入迷雾,自以为是聋哑之人,无法真正领悟知识的真谛。
通过这首诗,诗人强调了深入理解和洞察事物本质的重要性,反对表面化的学习方法,鼓励人们追求真正的智慧和理解。
此日春气和,万木具含秀。
况我山林居,园列颇成就。
客自盩厔来,驱车扣圭窦。
白杨二百株,绋纚载其后。
根繁生意多,干润理宜茂。
倩人速植之,行列未差谬。
虽惬静者心,尚祈后土祐。
浇灌分所勤,盘踞晚应觏。
结庐谢王役,怀愚负时谬。
糊口聊秉耕,舒形得佳岫。
即非松菊场,已还榆柳旧。
但资歌啸心,绝胜笙竽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