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根寸土势扶疏,谡谡高风照座隅。
乞与仲圭临尺幅,石桥南畔第三株。
结根寸土势扶疏,谡谡高风照座隅。
乞与仲圭临尺幅,石桥南畔第三株。
这首《盆松》由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盆生长在寸土之中的松树形象。诗中运用了“结根寸土”、“谡谡高风”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盆松虽处狭小空间,却能挺拔坚韧、风骨清高的特点。
“结根寸土势扶疏”,开篇即点明了盆松生长环境的局限性——仅有一寸之地,然而它却能枝叶繁茂,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谡谡高风照座隅”,进一步描绘了盆松在微风中摇曳的姿态,其高洁的气质仿佛照亮了周围的角落,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启示。
“乞与仲圭临尺幅”,这里使用了一个典故,意指希望将这盆松的形象描绘在一幅画上,供人欣赏。其中,“仲圭”是古代画家的名字,常被用来泛指优秀的画家。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盆松美的赞叹以及将其艺术化再现的愿望。
“石桥南畔第三株”,最后点明了盆松的具体位置,位于石桥的南边,是第三棵这样的松树。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也暗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对盆松独特位置的重视。
整体而言,《盆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盆松在有限空间中展现出来的坚韧不屈、高风亮节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的追求与向往。
有时山洞拾荆薪,应遇真仙对弈春。
多少胸中高著处,尽教饶尽世间人。
翰林天酒星,谪堕人间世。
豪气眇乾坤,浪迹寄湖海。
峨峨江祖山,片石峙西澨。
醉狂御风来,踞坐高傲睨。
一丝聊戏垂,意得在鱼外。
青天画屏句,妙越无尘界。
至今五百年,春虹绚晴彩。
我来访遗踪,蹑屐扪薜荔。
锦苔剥冰霜,髣髴题字在。
属时春夏交,微雨弄轻霁。
同游俱嘉朋,笑语洽倾盖。
云木团昼阴,松风奏天籁。
胜践心已惬,酣歌意弥快。
欲招台上魂,举爵酹清泚。
今昔自殊时,欣感谅一契。
诗成写苍壁,存否非所计。
长啸下归舟,惊湍送飞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