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不治业,倦游观五都。
海岱饶壮士,蒙泗多宿儒。
结发起跃马,垂白对讲书。
呼我升上席,陈觯发瓢壶。
管仲死已久,墓在西北隅。
后面崔嵬者,桓公旧冢庐。
君来诚既晚,不睹崇明初。
玉琬徒见传,交友义渐疏。
伊昔不治业,倦游观五都。
海岱饶壮士,蒙泗多宿儒。
结发起跃马,垂白对讲书。
呼我升上席,陈觯发瓢壶。
管仲死已久,墓在西北隅。
后面崔嵬者,桓公旧冢庐。
君来诚既晚,不睹崇明初。
玉琬徒见传,交友义渐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的作品,属于拟古体裁。全诗通过描绘古代名士逸事和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时代的怀念与自我处境的感慨。
"伊昔不治业,倦游观五都"两句,表明诗人对功业无心,只是疲惫地游历于五个首都之中,这里的“五都”可能指代古代的某些重要城市,象征着历史的沉重和文化的繁盛。"倦游"二字透露出一种世事淡然的情怀。
"海岱饶壮士,蒙泗多宿儒"继续描绘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海岱”可能指的是泰山或其他著名的山岳,而“蒙泗”则是古代学者讲学之地。这里强调了壮士和宿儒的存在,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上英杰人物和学术传承的敬仰。
"结发起跃马,垂白对讲书"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位老者仍在骑马行走,对书有着浓厚兴趣的场景。这里的“结发”、“垂白”均是形容老者的词汇,而“跃马”和“讲书”则展示了老者依旧充满活力和对知识的渴望。
"呼我升上席,陈觯发瓢壶"写诗人被邀请就座,享受着古代士人之间的欢聚和酒宴。这里的“陈觯”、“发瓢壶”都是设宴时的景象。
"管仲死已久,墓在西北隅。后面崔嵬者,桓公旧冢庐"两句提及了历史上著名人物管仲和桓公,并描述其墓地的位置。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也是诗人对于过去荣耀的一种缅怀。
"君来诚既晚,不睹崇明初。玉琬徒见传,交友义渐疏"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人际关系淡漠的感慨。“君来”指的是朋友或同道之人的到来,而“诚既晚”则意味着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复辟先前的繁华。"玉琬徒见传"可能是说现存的只是玉琨(一种古代祭祀用的器物)和一些遗留下来的传说,实际上已经很难寻觅到真正的英雄与智者。而“交友义渐疏”则表明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也日渐稀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人物和事件的回忆,以及对自然山水之美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面对当下社会现实时所产生的情感和思考。
淹留四十年,宵旦为人谋。
此道不可传,明珠徒暗投。
悟理贵力行,空闻岂真修。
市井多佳士,所识非王侯。
追呼马队中,君子之所羞。
营营竟何为,不肯归山丘。
所食不过饱,粗衣省多求。
日出荷锄去,日入濯清流。
百虑不干怀,自春乃徂秋。
精识与奇情,终古行当休。
峄阳产孤桐,爨下获其俦。
宿雾隐高林,百里闻虎吼。
孰是圣人徒,而为吾道忧。
阿姨行第三,嫁郎好驰驱。
驰驱事中原,结客皆市屠。
所许多侯嬴,夷门几捐躯。
易水去悠悠,空惭剑术疏。
茕茕未亡人,截耳守志孤。
张罗岂不密,其如南山乌。
自古臣致君,节妇死故夫。
柏舟汎共姜,危楼坠绿珠。
委身各有道,生死良不诬。
我悲犹同生,志异行俱殊。
百年曾几时,精识当何如。
天地会终极,四气相乘除。
白骨弃黄泥,寸心观有无。
不见川上波,逍遥雁与凫。
重泉不可到,到者几人来。
昔年高会处,歌钟依旧催。
骅骝黄金勒,葡萄白玉杯。
昔人今尚在,千秋铜雀台。
台上昔人行,井干生青苔。
拂苔行今人,意气扬烟尘。
容仪光凝停,引手弹鸣琴。
游龙从风翔,轻云落素阴。
今日美少年,他年蝼蚁心。
秦王与汉武,高陵何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