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峰落雨北峰晴,上谷涨溪下谷鸣。
不是武夷凡几曲,虹桥何事倚空横。
南峰落雨北峰晴,上谷涨溪下谷鸣。
不是武夷凡几曲,虹桥何事倚空横。
这首诗描绘了阵雨在不同山峰间造成的自然景观,以及由此引发的溪流涨水与山谷共鸣的生动画面。
首句“南峰落雨北峰晴”,以对比手法展现了雨势的不均,南峰之上正落下倾盆大雨,而北峰则阳光明媚,一片晴朗。这种鲜明的对比,不仅突出了阵雨的特点,也营造了一种动态的美感。
次句“上谷涨溪下谷鸣”,进一步描绘了雨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雨水的汇聚,上游的山谷溪流开始上涨,而下方的山谷则因溪流的冲击而发出阵阵声响。这一句通过“涨”和“鸣”两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雨水带来的自然变化,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立体感。
后两句“不是武夷凡几曲,虹桥何事倚空横”,将视线从地面转向空中,引入了一座横跨于空中的虹桥。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武夷”这一地理名称,让人联想到武夷山的秀美风光,但又指出这不是寻常的几曲溪流所能看到的景象。接着,“虹桥何事倚空横”一句,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这奇异景象的好奇与赞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阵雨带来的自然奇观,以及诗人对此的审美体验和情感投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诗意,体现了清代诗人弘历对于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艺术表达能力。
陟彼北顾楼,遥望燕台城。
亭亭入云端,阊阖夹层扃。
极枢亘南北,分野隔杳冥。
念子昔年少,词垣著奇英。
待诏趋内庭,出入供承明。
丈夫志四海,岂为林壑盟。
征雁背人翔,孤鸣索其朋。
明德期不爽,离思奚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