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夜半致虚澄,始信吾心即六经。
在昔钻研真影响,而今磨洗自光明。
莫于赘处还加赘,须到清时更倍清。
君看东皋岩下水,渐成溪涧向沧溟。
忽然夜半致虚澄,始信吾心即六经。
在昔钻研真影响,而今磨洗自光明。
莫于赘处还加赘,须到清时更倍清。
君看东皋岩下水,渐成溪涧向沧溟。
这首明代诗人王渐逵的《半夜起坐》,以夜半时分的静谧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与自我反省。诗中运用了象征与对比的手法,将个人的心灵状态与儒家经典“六经”相联系,寓意深远。
首句“忽然夜半致虚澄”,描绘了深夜中突然间心灵的宁静与清明,仿佛在这一刻,外界的喧嚣与杂念都被暂时放下,留下一片纯净的空间。这种状态,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真理的追求与渴望。
接着,“始信吾心即六经”,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自我认知的深化。他相信,自己的内心世界,即是儒家经典所蕴含的智慧与道德准则。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更是对自己内心价值体系的肯定。
“在昔钻研真影响,而今磨洗自光明”,这两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状态,强调了内心的净化与成长。过去的探索与努力,如同打磨一般,让内心更加明亮,更加接近真正的自我。
“莫于赘处还加赘,须到清时更倍清”,诗人在此告诫自己,不要在已经清晰明白的地方再添加不必要的复杂或负担,而是要保持内心的纯粹与清明,在和平与清明的时代,更要加倍珍惜这份清净。
最后,“君看东皋岩下水,渐成溪涧向沧溟”,以自然界的流水为例,形象地说明了个人内心的成长过程。正如溪流汇聚成河,最终流向大海,人的内心世界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丰富并融入更广阔的精神海洋。
整首诗通过对夜半静思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自我超越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念奴玉立,记连昌宫里,春风相识。
云海茫茫人换世,几度梨花寒食。
花萼霓裳,沈香水调,一串骊珠湿。
九天飞上,叫云遏断筝笛。
老子陶写平生,清音裂耳,觉庾愁都释。
淡淡长空今古梦,只有此声难得。
湓浦心情,落花时节,还对天涯客。
春温玉碗,一声洗尽冰雪。
乱山空翠寻人,短松路转风亭小。
论文把酒,灯残月淡,春风最早。
星斗撑肠,雾云翻纸,词源倾倒。
自骑鲸人去,流年四百,知此乐、人间少。
别梦春江涨雪,记雨花、一声云杪。
新诗寄我,垂天才气,凌波词调。
传酒传歌,后来双秀,也应俱好。
待明年,却向黄公垆下,觅萧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