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虚名动士林,平生孤负秉彝心。
过情却更忧吾子,新造从兹冀日深。
到处虚名动士林,平生孤负秉彝心。
过情却更忧吾子,新造从兹冀日深。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吴与弼所作,《次前韵寄示儿》中,诗人表达了对自身未能完全遵循道德原则的遗憾,以及对后辈的深切关怀和期望。
首句“到处虚名动士林”,描绘了社会上追求虚名的现象,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风气的不满。接着,“平生孤负秉彝心”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未能始终坚守道德准则的自责和反省。
“过情却更忧吾子”表达了一种超脱于个人得失之外的忧虑,诗人担心自己的行为或言辞可能给后代带来不良影响,体现了深厚的父爱和对家族传承的重视。“新造从兹冀日深”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希望和期待,希望新的开始能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强调了教育和道德传承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吴与弼作为一位学者对于道德修养和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后世子孙的殷切期望,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价值观。
贤圣生不数,五百斯其期。
获麟事已遥,白鹿乃在兹。
濂溪指迷途,朱陆分两岐。
其人虽不作,其言尚可师。
嗟予不自量,独往矢不疑。
玄精惑异趣,难闻悲后时。
荏苒历二纪,彷佛见津涯。
望望足莫前,如有神鬼司。
日月宁再与,虚知竟何禆。
感此未皇安,三益恒所须。
朅来遵故躅,庶几或见之。
精爽俨如在,荆榛多蔓枝。
在昔义利谈,闻者曾涕洟。
悠悠今古心,岂伊异所思。
川谷耀馀彩,竹树含新滋。
披衣冈阜巅,濯缨溪水湄。
怀哉祗于役,日夕伤迟迟。
赤炜谢烦蒸,凉飙正淅沥。
中宵入耳来,宛如风雨激。
蟋蟀秋悲音,寒螀助太息。
时变万品移,念此令人惕。
弱质非金石,那能保朝夕。
所以古之人,为学如不及。
奈何龉龊士,逝矣不复惜。
盛年馀二期,犹为世俗溺。
谁知委化去,一日难再得。
圣学久已湮,前修亦寥寂。
耿耿心徒劳,归宿当何适。
丈夫贵日新,无使终身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