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炜谢烦蒸,凉飙正淅沥。
中宵入耳来,宛如风雨激。
蟋蟀秋悲音,寒螀助太息。
时变万品移,念此令人惕。
弱质非金石,那能保朝夕。
所以古之人,为学如不及。
奈何龉龊士,逝矣不复惜。
盛年馀二期,犹为世俗溺。
谁知委化去,一日难再得。
圣学久已湮,前修亦寥寂。
耿耿心徒劳,归宿当何适。
丈夫贵日新,无使终身戚。
赤炜谢烦蒸,凉飙正淅沥。
中宵入耳来,宛如风雨激。
蟋蟀秋悲音,寒螀助太息。
时变万品移,念此令人惕。
弱质非金石,那能保朝夕。
所以古之人,为学如不及。
奈何龉龊士,逝矣不复惜。
盛年馀二期,犹为世俗溺。
谁知委化去,一日难再得。
圣学久已湮,前修亦寥寂。
耿耿心徒劳,归宿当何适。
丈夫贵日新,无使终身戚。
这首诗名为《秋声》,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赤炜谢烦蒸,凉飙正淅沥”描绘了夏日炎热逐渐消退,凉爽的风开始吹拂的情景。接着,“中宵入耳来,宛如风雨激”进一步渲染了夜晚凉风的清新与力量,仿佛是大自然的呼唤。
“蟋蟀秋悲音,寒螀助太息”两句则通过秋虫的声音,表达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哀愁与感慨。诗人借秋虫的鸣叫,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时变万品移,念此令人惕”点明了自然界万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让人感到警醒。接下来,“弱质非金石,那能保朝夕”以比喻的手法,强调了生命之脆弱,难以抵挡时间的侵蚀。
“所以古之人,为学如不及”表达了古人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的态度。然而,“奈何龉龊士,逝矣不复惜”却揭示了有些人对待时间的轻视与浪费。
“盛年馀二期,犹为世俗溺”提醒人们即使在壮年时期,也容易被世俗所束缚,失去自我。最后,“谁知委化去,一日难再得”表达了对时光不可逆转的无奈与惋惜。
“圣学久已湮,前修亦寥寂”感叹古代圣贤学问的失传与后继无人的现状。“耿耿心徒劳,归宿当何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迷茫,以及对人生方向的探寻。
“丈夫贵日新,无使终身戚”作为结语,鼓励人们要不断进步,避免因停滞不前而终日忧愁。整首诗通过对秋声的描绘,抒发了对时间、生命、学习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