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这首诗是沈约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悼亡诗》,它通过对逝去春天和即将到来的新春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这两句点明时序,说明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又五天的时间,而现在的秋天依然温暖如初,阳光依旧洒在屋梁上。这既是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描绘,也表现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这两句写的是兰花和蕙草,在这个春天里已经开放,而到了明年春天,它们又会重新盛放。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希望。
然而紧接着的"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则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易逝的悲凉,兰花和蕙草虽然可以年年复苏,但人的生命却是短暂且无法重来的。这是诗中最为沉痛的情感表达。
随后"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描述的是室内的景象,帐帘和床褥都已经被收起来,尘土覆盖着曾经坐过的地方,帐子也单独地遮盖着空荡荡的床位。这一切都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一种留念,同时也是对于人事变迁、物是人非的一种无奈感受。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消逝和人生易逝的深切感悟,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