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乱鸣鸡夜未阑,客程何处不加餐。
担头书卷风时堕,马首桃花云并残。
望国望乡春思杂,中寒中暑客衣难。
河间正是班班地,衰鬓朱帘懒向看。
历乱鸣鸡夜未阑,客程何处不加餐。
担头书卷风时堕,马首桃花云并残。
望国望乡春思杂,中寒中暑客衣难。
河间正是班班地,衰鬓朱帘懒向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河间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历乱鸣鸡夜未阑,客程何处不加餐”,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夜晚未尽,鸡鸣声声,诗人正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中。这里的“历乱”不仅指鸡鸣的杂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纷扰与不安。而“客程何处不加餐”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劳顿的无奈与感慨,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需时刻保持清醒与坚韧。
颔联“担头书卷风时堕,马首桃花云并残”,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心情。书卷在风中不时坠落,既象征着旅途的动荡与不易,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马首处的桃花与云朵,虽美却已残败,这既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是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颈联“望国望乡春思杂,中寒中暑客衣难”,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对国家的忠诚之情。春天的思绪交织在一起,既有对家乡的怀念,也有对国家的关怀。然而,旅途中的寒冷与酷热,使得客居他乡的衣裳难以适应,这也象征着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艰难与挑战。
尾联“河间正是班班地,衰鬓朱帘懒向看”,以“河间”这一地点为背景,点出了诗人的处境与心境。班班地,可能是指道路的坎坷或生活的困顿,与前文的艰辛相呼应。而“衰鬓朱帘”则是对诗人年华老去、生活疲惫的写照,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无力感。最后的“懒向看”则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行走在河间道中的孤独、挣扎与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蕴含了对故乡、国家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岁月流转、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与蜀有缘法,见我眼俱青。
征车到处,弦管无限作离声。
自笑四年留滞,漫说三边安静,分阃愧长城。
一念天地阔,万事羽毛轻。欲归去,诗入社,酒寻盟。
骎骎双鬓,老矣祗觉壮心惊。
虽是东西惟命,已断行藏在己,何必问君平。
举似铜梁守,怀抱好同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