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还四明》
《送僧还四明》全文
明 / 释智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远携瓶锡秣陵城,又逐秋风过四明。

白石清泉寻旧约,碧云红树动离情。

路从朱雀桥边去,舟自丹阳郭里行。

惆怅客中频送客,更堪疏柳暮蝉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离开秣陵城,前往四明的旅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联“远携瓶锡秣陵城,又逐秋风过四明”,开篇即点明了僧人的行踪。他带着行旅的工具——瓶和锡杖,穿越了秋天的风,从秣陵城出发,向四明进发。这里的“瓶”和“锡”不仅实指僧人的行旅物品,也象征着僧人对修行生活的执着与追求。

颔联“白石清泉寻旧约,碧云红树动离情”,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他寻找着往日的约定,在清澈的泉水旁,在碧绿的云彩和红艳的树木间,感受着自然之美,同时也触动了内心的离别之情。这里通过“白石”、“清泉”、“碧云”、“红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颈联“路从朱雀桥边去,舟自丹阳郭里行”,转而描述了僧人行进的具体路径。他沿着朱雀桥边的道路前行,乘舟在丹阳城外的水域中航行。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地点和交通工具,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立体感,让读者仿佛能跟随僧人一同体验这段旅程。

尾联“惆怅客中频送客,更堪疏柳暮蝉声”,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离别的感慨。在旅途中,僧人频繁地送别他人,自己也难免会感到孤独和惆怅。最后,诗人以“疏柳暮蝉声”作为结语,既是对僧人即将离开的哀伤表达,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颂。这句中的“疏柳”和“暮蝉声”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宁静的美,让人回味无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僧人旅行中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以及诗人对其离别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释智圆
朝代:明

猜你喜欢

题潇湘楼

山色青瑶润,江光素练长。

误疑看图画,乃觉临潇湘。

(0)

陶渊明归去图

满目山河非典午,为米折腰何独苦。

便从彭泽赋归来,买得兰舟到江浒。

家中长物虽长在,黄菊可携松可抚。

五株杨柳万条烟,依旧清阴上门户。

逍遥九日坐篱下,那得香醪具尊俎。

故人忽使白衣送,不畏山村暮冲虎。

今宵倾倒期尽醉,己觉故乡皆乐土。

丹青写入图画中,峻节高风照千古。

(0)

题西岩风雨图为葛彦章作

西岩托名隐为乐,不向林泉向城郭。

闲时惟诵小山词,几度淮南桂花落。

玉堂仙客居玉峰,托交屯君情倍侬。

长梢写作风雨态,神妙不测生心胸。

风声萧萧雨声急,坐听风雨湘灵泣。

深掩重门草自青,凤毛零落谁同拾。

春云岂似秋云孤,九疑天远连模糊。

良宵何妨警蝴蝶,薄暮任教啼鹧鸪。

鹧鸪啼彻清尘俗,萧然恍若筼筜谷。

东坡先生有至言,人生不可居无竹。

(0)

迎云楼为秦检讨赋

迎云楼,迎云楼,远在越山之东头。

绮窗晴瞰鉴湖水,缃帘暮捲娥江秋。

波光云影相辉映,雕甍画栋凌斗牛。

楼中之子人莫俦,结构不为景物谋。

高堂有亲垂鹤发,别来几载生离忧。

音问疏兮甘旨缺,梦魂长向庭闱游。

凭阑日夕纵高望,望中惟见云飘浮。

白云无心自舒卷,游子有意徒绸缪。

目断飞云心杯休,思亲之意何悠悠。

羡均自是儒者流,读书明道遵孔周。

他年移孝事君王,令名应与怀英侔。

(0)

除夕山庄探梅口占报河东君

数日西山踏早梅,东风昨夜斩新开。

停车未许倾杯酒,走马先须报镜台。

冷蕊正宜帘阁笑,繁花还仗剪刀催。

衫裆携得寒香在,飘瞥从君嗅一回。

(0)

上元曲·其三

夜半村姑著绮罗,嘈嘈社鼓唱秧歌。

汉家装束边关少,几队□儿簇拥过。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