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起家前令尹,奉天曾掌丝纶。
东归不扈属车尘。音声树底,管领汉西京。
头白不关忧患事,积劳须鬓犹青。
明朝五十七年人。看桑成海,重咏太平春。
百里起家前令尹,奉天曾掌丝纶。
东归不扈属车尘。音声树底,管领汉西京。
头白不关忧患事,积劳须鬓犹青。
明朝五十七年人。看桑成海,重咏太平春。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曾经显赫的人物,他从百里之地崛起,担任过令尹这样的高官,且在朝廷中负责重要文书事务。他向东归乡时,并未随从众多官员的车马扬起尘土,而是选择了一种低调的方式。他的声音在树下回荡,似乎仍在管理着汉西京的事务。
尽管年事已高,满头白发,但他并未被忧虑所困扰,长期的辛劳反而使他的须发依然乌黑。词人以五十七岁的年龄自况,感叹时光荏苒。他展望未来,看到桑树成海,寓意丰收和岁月更迭,不禁再次吟咏起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
整首词通过这位人物的经历,表达了对往昔功绩的回味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平静生活的态度。
菊丛香后,枫叶明时,远棹湖边舣。
柁楼晚饭,恰相对、七十二峰烟髻。
汀洲如雪,荡诗意、白蘋香里。
到六桥、秋色迎人,应向酒垆沈醉。
惊心寒桂枯荷,便摇落添愁,也饶清致。
冷波残照,翻输尔、看足淡妆西子。
溪山信美,笑我亦、梦游曾记。
待明年、桂起春帆,趁二月桃花水。
水墨轻衫,鹅黄窄袖,朝来重试新妆。
听催归声急,搅碎柔肠。
年来已有消魂别,忍频看、露冷花房。
烟条攀与,鸾飘凤泊,各自凄凉。
空余欢事难忘,仗殷勤青鸟,缄字传将。
把新愁旧恨,分诉伊行。
几回怕向楼头倚,盼兰桡、不到横塘。
昏黄时候,知他何处,水阁云窗。
雾盎移根,风廊分种,几枝浅露嫣然。
周遮嫩叶,围住碧云鲜。
又是梅黄时候,闲阶畔、香到帘前。
思量起,同心名字,小摘晚凉天。
欹斜添鬓畔,爱他清绝,好伴闲眠。
便夜深花气,梦醒犹怜。
一种撩人风韵,还应许、莱莉齐肩。
斜桥外,薰风几日,吹到小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