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草侵衫色,庭梧生昼阴。
时光临角黍,穑事望梅霖。
习静垆薰细,醒烦茗碗深。
草堂宾客散,欹枕听幽禽。
径草侵衫色,庭梧生昼阴。
时光临角黍,穑事望梅霖。
习静垆薰细,醒烦茗碗深。
草堂宾客散,欹枕听幽禽。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宁静。首联“径草侵衫色,庭梧生昼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夏时节小径上青草蔓延至衣衫的颜色,庭院中梧桐树在白天投下浓密的阴影,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凉意的氛围。颔联“时光临角黍,穑事望梅霖”则巧妙地将传统节日端午节(角黍为粽子)与农事(期待雨水如梅霖般充沛)结合,表达了对季节更替和自然循环的感慨。
颈联“习静垆薰细,醒烦茗碗深”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习静”二字,展现出诗人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的生活态度;“垆薰细”和“茗碗深”则分别描绘了炉火微弱的香气和茶碗中深邃的茶水,营造出一种淡泊而雅致的生活情调。
尾联“草堂宾客散,欹枕听幽禽”收束全诗,描绘了一幅草堂内宾客散去后,诗人独自倚靠枕头,倾听远处鸟鸣的画面。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超脱,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对生活真谛的深刻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夏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生活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一痕飘渺,怕凌空化作,彩云飞去。
蝴蝶多情先入梦,暗把香魂留住。
风击难圆,雨淋易碎,侬愿无风雨。
睡乡安否,莫教迷却归路。
幽绝小院回廊,月华满地,花似人无语。
露重烟浓扶不起,春在最凄迷处。
旧事朦胧,芳情摇漾,香雾空濛护。
夜凉如水,推窗犹恐惊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