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一斛珠.题林文木㧬画看竹图》
《一斛珠.题林文木㧬画看竹图》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词  词牌: 一斛珠

萧疏翠竹,美人手爪时相触。枝枝叶叶如新沐。

写向鹅绫,看尽潇湘绿。冰消细摺成春服。

针神更使人如玉。丝丝难绣文章腹。

腹里流光,照筼筜映谷。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林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的生机与美感。诗人以“萧疏翠竹”开篇,巧妙地将竹子的疏朗与翠绿之色勾勒出来,仿佛能听到竹叶轻轻触碰的声音,感受到竹林中的清新与宁静。接着,“美人手爪时相触”,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竹子以生命力,仿佛是美人的巧手在轻抚,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色彩。

“枝枝叶叶如新沐”,诗人通过“新沐”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竹叶在阳光下焕发出的清新光泽,如同刚洗浴过的秀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地,“写向鹅绫,看尽潇湘绿”,诗人将这幅竹林景象比作在鹅绫上精心描绘的画卷,不仅展现了竹林的绿色之美,也暗示了画家技艺的高超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冰消细摺成春服”,这一句巧妙地将季节转换与服饰变化联系起来,通过“冰消”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细摺成春服”则暗示了人们开始换上轻薄的春装,享受温暖的季节。这里不仅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含了对生活美好变化的期待与向往。

“针神更使人如玉”,“针神”在这里指的是画家的技艺,通过精湛的技艺,使得画面中的人物(或竹子)如同玉石般纯净无瑕,既赞美了画家的技艺,也表达了对竹子本身高洁品质的敬仰。

最后,“丝丝难绣文章腹。腹里流光,照筼筜映谷。”这两句诗以竹子的纹理为喻,形容其难以用言语或文字完全表达的内在之美。竹子的纹理如同文章一般深邃丰富,而“腹里流光”则强调了这种美是内在的、流动的,能够照亮周围环境,如同山谷中流淌的光芒,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艺术、生活以及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慧居寺

峰岭因何秀,秀因泉石遭。

恰宜耆域扩,底较蒋山高。

禽演无生偈,松翻万古涛。

阇黎惟守律,不习坐禅逃。

(0)

题漪澜堂

四围清泚绕书堂,檐梠光翻漾镜光。

乍可观澜知有术,因之点笔遂成章。

春阴琼岛虽数典,冰洞松庵讵易方。

缅溯东坡题额意,崇情泉石托偏长。

(0)

清涟寺观鱼再叠旧韵

源发西山脚,㐲流廿里馀。

春朝驻䍐盖,僧寺静钟鱼。

知有池呈镜,堪临槛振裾。

翠鳞来得得,乐意自如如。

谁谓清波画,偏宜藻句书。

效苏频叠韵,曾几似髯欤。

(0)

题董邦达山水十二幅·其十一亭皋秋色

江上茅亭纳远空,寒烟飒飒老梧桐。

由来秋色遍天下,何独临风怀谢公。

(0)

镜清斋得句

池冰如镜展,春雪与旃磨。

岂不寻常到,今朝景概多。

缀檐灯映绮,贴户胜延和。

初泽初韶锡,钦承应若何。

(0)

和阗玉韘

方物和阗献,良㻌器用资。

矢催肃慎氏,绩底羯涝支。

德佩犹堪绎,武成敢即熙。

叔孙非所拟,惟切燠休思。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