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疏翠竹,美人手爪时相触。枝枝叶叶如新沐。
写向鹅绫,看尽潇湘绿。冰消细摺成春服。
针神更使人如玉。丝丝难绣文章腹。
腹里流光,照筼筜映谷。
萧疏翠竹,美人手爪时相触。枝枝叶叶如新沐。
写向鹅绫,看尽潇湘绿。冰消细摺成春服。
针神更使人如玉。丝丝难绣文章腹。
腹里流光,照筼筜映谷。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林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的生机与美感。诗人以“萧疏翠竹”开篇,巧妙地将竹子的疏朗与翠绿之色勾勒出来,仿佛能听到竹叶轻轻触碰的声音,感受到竹林中的清新与宁静。接着,“美人手爪时相触”,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竹子以生命力,仿佛是美人的巧手在轻抚,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色彩。
“枝枝叶叶如新沐”,诗人通过“新沐”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竹叶在阳光下焕发出的清新光泽,如同刚洗浴过的秀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地,“写向鹅绫,看尽潇湘绿”,诗人将这幅竹林景象比作在鹅绫上精心描绘的画卷,不仅展现了竹林的绿色之美,也暗示了画家技艺的高超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冰消细摺成春服”,这一句巧妙地将季节转换与服饰变化联系起来,通过“冰消”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细摺成春服”则暗示了人们开始换上轻薄的春装,享受温暖的季节。这里不仅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含了对生活美好变化的期待与向往。
“针神更使人如玉”,“针神”在这里指的是画家的技艺,通过精湛的技艺,使得画面中的人物(或竹子)如同玉石般纯净无瑕,既赞美了画家的技艺,也表达了对竹子本身高洁品质的敬仰。
最后,“丝丝难绣文章腹。腹里流光,照筼筜映谷。”这两句诗以竹子的纹理为喻,形容其难以用言语或文字完全表达的内在之美。竹子的纹理如同文章一般深邃丰富,而“腹里流光”则强调了这种美是内在的、流动的,能够照亮周围环境,如同山谷中流淌的光芒,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艺术、生活以及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