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齐祭器行》
《齐祭器行》全文
清 / 顾炎武   形式: 古风

太公封齐廿八世,春禘秋尝长有事。

犹从三代识遗声,每见九夷朝祭器。

器历商周制度工,相传丁癸及桓公。

花纹不似莱人物,法象仍疑两敦同。

牛山下涕何悲苦,岁久光华方出土。

夏后璜偏入向魋,鲁宫宝又归阳虎。

历下秋风动夕萤,古来神物亦飘零。

谁知柏寝千年器,异日还陈汉武庭。

(0)
鉴赏

此诗《齐祭器行》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对齐国祭器的描绘与历史背景的追溯,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古代文明的深刻思考。

诗中开篇即以“太公封齐廿八世”点明齐国的历史悠久,自姜太公建国以来,历经二十八世的传承。接着,“春禘秋尝长有事”描述了齐国在春秋时期祭祀活动的频繁与重要性,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

“犹从三代识遗声,每见九夷朝祭器。”一句,通过对比三代(夏、商、周)的礼乐文化,以及九夷(古代泛指边远地区的民族)对齐国祭器的朝贡,展现了齐国在当时的地位与影响力。

“花纹不似莱人物,法象仍疑两敦同。”则通过祭器的花纹与法象,暗示了齐国祭器的独特性和与古代礼制的关联,同时也引出了对齐国文化的深入探讨。

“牛山下涕何悲苦,岁久光华方出土。”这一句借用了牛山流涕的典故,表达了对齐国辉煌历史的怀念与感慨,同时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夏后璜偏入向魋,鲁宫宝又归阳虎。”通过列举夏后氏的璜玉与鲁宫的宝物被外人所得的例子,进一步揭示了古代贵族物品的流转与命运的无常。

“历下秋风动夕萤,古来神物亦飘零。”以历下(齐国都城)的秋风与夕阳下的萤火虫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文明的衰落与消失,如同神物也随时间飘零。

最后,“谁知柏寝千年器,异日还陈汉武庭。”表达了对齐国千年祭器的赞叹与期待,希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出现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其永恒的魅力。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齐国祭器的精美与历史价值,更蕴含了对古代文明的深沉思考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顾炎武作为学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顾炎武

顾炎武
朝代:清   字:忠清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生辰:1613.7.15-1682.2.15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猜你喜欢

柳枝词

水隔南村渡小桥,低头吟处识纤腰。

欲教嫩绿剪溪水,忍向东风折一条。

(0)

望雨

禾黍深愁秋未登,芙蓉香死暑如蒸。

云霓似隔天三尺,河汉空悬水一层。

上国漫传求马诏,中泠新没咒龙僧。

饥来始念峨眉寺,日日风雷夜夜冰。

(0)

酬吴天石年丈

久拚吾道付沧洲,眼底莺花得纵求。

不分蛾眉群女诼,请看猿臂几人侯。

模糊血剑空摩厉,浩荡鸥波好拍浮。

三十六峰云海碧,褰裳何以荅神游。

(0)

南湖阻风鸿宝伯命酌东楼

虚阁平临积水坡,授衣犹觉暮寒多。

钟声清自洲前出,雨色昏从几上过。

百叠蘼芜萦远楫,千行鸥鹭隐残荷。

凄其士女登临少,静对牺尊拭太阿。

(0)

即事赠周绮生

香风阵阵扑帘闻,结束初成麝乍熏。

独步银塘斗春草,落花踏遍湿湘裙。

(0)

本觉寺三过堂

遵涂出枉渚,弭棹攀丛林。

石幢委陈莽,殿壁生幽阴。

昔贤此流憩,登堂复沉吟。

代往迹如扫,声留感弥深。

悠悠东逝波,阅世成古今。

古今既巳尔,何用役吾心。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