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相望有无间,髣髴三生常往还。
不用张帆越清泚,化身先自遍西山。
群山相望有无间,髣髴三生常往还。
不用张帆越清泚,化身先自遍西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诗人与山僧一同泛舟太湖、登临翠峰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精神寄托。开篇“群山相望有无间,髣髳三生常往还”两句,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既展现了诗人对于山水之美的无限向往,也透露出一种宿命感,即使是历经多生的轮回,这份对山水的情感也从未改变。
“不用张帆越清泚,化身先自遍西山”两句,则通过“不用张帆”的比喻,表明诗人在精神上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无需依靠物质手段,就能自由穿梭于群山之中。这是一种修炼成仙的意境,显示了诗人对道法或佛法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怀与才华。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风流难再得,寻聚窟、何处问仙洲。
想别后寄情,曾经剪发,病中永诀,不肯回头。
岂知道、黄泉声寂寂,碧落恨悠悠。
桂殿初奔,敲残兔臼,桃源再访,赚杀渔舟。
繁华消磨尽,三年真薄倖,一觉扬州。
最苦难求毒石,未得神楼。
似乱攀荷藕,千丝不断,对烧蜡烛,两泪难休。
反羡伊家解脱,免却閒愁。
睡乡安稳夜如年,灯乳缀花妍。
虚堂漏定吟魂悄,枕函静、思落谁边。
罗幕徘徊,纹疏皎洁,应是月轮圆。
薄寒依约上屏山,尘梦淡于烟。
老怀不耐鸡声恶,尽长路、鞭影争先。
为报邻钟,暂时休打,容我五更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