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难再得,寻聚窟、何处问仙洲。
想别后寄情,曾经剪发,病中永诀,不肯回头。
岂知道、黄泉声寂寂,碧落恨悠悠。
桂殿初奔,敲残兔臼,桃源再访,赚杀渔舟。
繁华消磨尽,三年真薄倖,一觉扬州。
最苦难求毒石,未得神楼。
似乱攀荷藕,千丝不断,对烧蜡烛,两泪难休。
反羡伊家解脱,免却閒愁。
风流难再得,寻聚窟、何处问仙洲。
想别后寄情,曾经剪发,病中永诀,不肯回头。
岂知道、黄泉声寂寂,碧落恨悠悠。
桂殿初奔,敲残兔臼,桃源再访,赚杀渔舟。
繁华消磨尽,三年真薄倖,一觉扬州。
最苦难求毒石,未得神楼。
似乱攀荷藕,千丝不断,对烧蜡烛,两泪难休。
反羡伊家解脱,免却閒愁。
这首《风流子》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沈谦所作,以秦观的词韵来表达对亡妻的哀悼之情。词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风流难再得”,开篇即道出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风流之事难以再现,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接下来,“寻聚窟、何处问仙洲”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聚窟洲,象征着理想的仙境,隐喻对逝去之人的思念与追寻。
“想别后寄情,曾经剪发,病中永诀,不肯回头。”这一句描绘了两人分别后的种种情景,通过“剪发”、“永诀”等细节,展现了深情与不舍。而“不肯回头”则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深深眷恋与不舍。
“岂知道、黄泉声寂寂,碧落恨悠悠。”黄泉与碧落分别代表地府与天界,这里用以表达对亡者的哀思与对彼岸世界的想象。黄泉的寂静与碧落的悠悠恨意,都蕴含着对亡者深深的怀念与哀痛。
“桂殿初奔,敲残兔臼,桃源再访,赚杀渔舟。”这里引用了嫦娥奔月、桃花源等典故,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思念与追寻。桂殿、兔臼、桃源、渔舟等意象,都寄托了对美好回忆的向往与追寻。
“繁华消磨尽,三年真薄倖,一觉扬州。”这几句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消逝与对亡者长久思念的痛苦。三年的思念如同一场梦,扬州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美好的记忆或地方,但最终都化为泡影。
“最苦难求毒石,未得神楼。”毒石与神楼的对比,反映了对无法得到真正慰藉的无奈与痛苦。毒石可能象征着无法治愈的伤痛,而神楼则是理想化的慰藉之所,但最终未能实现。
“似乱攀荷藕,千丝不断,对烧蜡烛,两泪难休。”这一段通过乱攀荷藕、对烧蜡烛等形象,描绘了对亡者的思念与哀悼之情。千丝不断的荷藕,象征着思念的绵长与无尽;对烧蜡烛,则是夜晚思念的象征,两泪难休则直接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悲伤。
“反羡伊家解脱,免却閒愁。”最后,词人表达了对亡者的解脱与自己仍需面对闲愁的无奈。羡慕亡者得以解脱,而自己还须承受生活的种种愁苦,体现了对亡者离去的释然与对自己的现实处境的无奈。
整首词情感深沉,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典故,表达了对亡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