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发西山脚,㐲流廿里馀。
春朝驻䍐盖,僧寺静钟鱼。
知有池呈镜,堪临槛振裾。
翠鳞来得得,乐意自如如。
谁谓清波画,偏宜藻句书。
效苏频叠韵,曾几似髯欤。
源发西山脚,㐲流廿里馀。
春朝驻䍐盖,僧寺静钟鱼。
知有池呈镜,堪临槛振裾。
翠鳞来得得,乐意自如如。
谁谓清波画,偏宜藻句书。
效苏频叠韵,曾几似髯欤。
这首诗描绘了清涟寺周边的自然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山、寺、鱼等元素的和谐共生,以及在春日阳光下,池水如镜,寺钟悠扬,僧人静坐的场景。诗中“翠鳞来得得,乐意自如如”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鱼儿游动的姿态,仿佛它们也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由。而“谁谓清波画,偏宜藻句书”则表达了对清涟寺美景的赞美,认为这里的景致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适合用文辞来歌颂。最后,“效苏频叠韵,曾几似髯欤”则表明诗人借鉴了苏轼的风格,尝试以叠韵的方式表达情感,但又自谦地询问是否能像苏轼那样出色。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清涟寺的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感悟。
章江飞出赣石来,大皋渡头群玉开。
神螺浦翠晓光发,天狱山高青练回。
东江西江小水合,章水中流何壮哉。
双洲横作两龙剑,交锁石濑鸣春雷。
一点分明飞作笔,上字成文下成吉。
沧田桑海说荒唐,焉用河图洛书出。
文水生祥不可休,坐谈孔孟思伊周。
萧曹管乐不足数,倦游往往思扁舟。
陈君更在水西住,几回击楫歌中流。
鹧鸪洞前薜荔晓,赤石潭下芙蓉秋。
天风吹云捲大旗,玉文深发清涟漪。
君今归去事仙赏,我亦乘之歌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