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画史笔通神,谁与花王写得真。
临水似窥捐佩女,倚风如画坠楼人。
芙蓉只合称凡品,芍药端教接后尘。
兴庆池东谁更赏,冷风凄雨不禁春。
纷纷画史笔通神,谁与花王写得真。
临水似窥捐佩女,倚风如画坠楼人。
芙蓉只合称凡品,芍药端教接后尘。
兴庆池东谁更赏,冷风凄雨不禁春。
这首明代诗人张淮的《牡丹百咏(其三)》描绘了牡丹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它的独特见解。首句“纷纷画史笔通神”赞美牡丹在艺术史上的神韵,仿佛画家们的神来之笔都难以捕捉其真实风采。接下来,“谁与花王写得真”进一步强调牡丹在众花中的王者地位,无人能完全描绘其绝世之美。
“临水似窥捐佩女,倚风如画坠楼人”运用比喻,将牡丹的姿态比作水中顾盼的佳人和轻盈倚风的女子,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牡丹的娇媚和神秘。诗人认为,即使是被誉为“芙蓉”的荷花和象征高雅的“芍药”,在牡丹面前也显得平凡和世俗。
最后一句“兴庆池东谁更赏,冷风凄雨不禁春”表达了诗人对牡丹在风雨中依然盛开的坚韧和不屈,暗示即使在冷落的春天,牡丹的美仍然吸引着欣赏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感慨,赞扬了牡丹的高贵气质和不畏风雨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