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雀噪庭树,不为无人止。
杂英艳藓阶,似为客添喜。
声色本如是,非彼亦非此。
婆须正闹时,天龙惟一指。
野雀噪庭树,不为无人止。
杂英艳藓阶,似为客添喜。
声色本如是,非彼亦非此。
婆须正闹时,天龙惟一指。
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野雀的鸣叫与花儿的绽放,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喜悦的氛围。诗人通过“野雀噪庭树”和“杂英艳藓阶”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野雀在庭树间跳跃鸣叫,似乎并不因人迹稀少而停止,反而增添了几分热闹。同时,各种花朵在青苔覆盖的台阶上竞相开放,色彩斑斓,仿佛是为了迎接访客的到来,增添了更多的喜悦气氛。
接下来,“声色本如是,非彼亦非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现象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无论是野雀的鸣叫还是花朵的绽放,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既不是外界因素所影响的结果,也不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存在。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最后,“婆须正闹时,天龙惟一指”这两句,可能引用了佛教中的概念,婆须(梵文Buddha)代表佛陀,天龙则象征着宇宙间的神灵。这里可能是在说,在佛陀教化的时刻,所有的神灵都以一个手指指向佛陀,表示对佛陀的敬仰和认同。这不仅深化了对自然现象的哲学思考,也融入了宗教信仰的元素,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独到见解,富有深意,引人深思。
异乡兄弟少,见尔自依然。
来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何朝逢暑雨,几夜泊鱼烟。
馀力当勤学,成名贵少年。
萧萧落叶送残秋,寂寞寒波急暝流。
今夜不知何处泊,断猿晴月引孤舟。
今日逢初夏,欢游续旧旬。
气和先作雨,恩厚别成春。
凤吹临清洛,龙舆下紫宸。
此中歌在藻,还见跃潜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