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极不知腊,楞严证上乘。
世真凉似水,我已澹于僧。
饭煮红莲熟,茶煎绿雪澄。
年来听说法,长傍佛龛灯。
静极不知腊,楞严证上乘。
世真凉似水,我已澹于僧。
饭煮红莲熟,茶煎绿雪澄。
年来听说法,长傍佛龛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晚年对佛教的深刻体悟与自我超越。首句“静极不知腊”以静谧之境引出内心的深邃,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腊月的寒意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接着,“楞严证上乘”表明诗人通过修行达到了佛教的高深境界,证得上乘佛法。
“世真凉似水,我已澹于僧”两句,诗人将世俗世界比作清凉的水,而自己则如同出家僧人一般,内心平静淡泊,超脱于尘世的纷扰之外。这种心境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饭煮红莲熟,茶煎绿雪澄”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幕,通过烹饪红莲饭和煎茶的细节,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红莲饭与绿雪茶,色彩鲜明,寓意着内心的纯净与生活的雅致。
最后,“年来听说法,长傍佛龛灯”点明了诗人的信仰与生活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加频繁地听闻佛法,长伴佛龛之侧,灯光映照下,不仅是对宗教仪式的遵循,更是心灵深处对智慧与真理的渴求与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内心世界以及信仰追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在晚年对生命、自然、佛法的深刻感悟与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春潭滉漾接隋宫,宫阙连延潭水东。
蘋苔嫩色涵波绿,桃李新花照底红。
垂菱布藻如妆镜,丽日晴天相照映。
素影沈沈对蝶飞,金沙砾砾窥鱼泳。
佳人祓禊赏韶年,倾国倾城并可怜。
拾翠总来芳树下,踏青争绕绿潭边。
公子王孙恣游玩,沙阳水曲情无厌。
禽浮似挹羽觞杯,鳞跃疑投水心剑。
金鞍玉勒骋轻肥,落絮红尘拥路飞。
绿水残霞催席散,画楼初月待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