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上无心问喘牛,海棠花下步还休。
崇光空照三更烛,定惠真维两日舟。
梅褪残妆烦晓画,柳萦新态恨春囚。
寻常有眼能青白,桃李纷纷麓更邱。
道上无心问喘牛,海棠花下步还休。
崇光空照三更烛,定惠真维两日舟。
梅褪残妆烦晓画,柳萦新态恨春囚。
寻常有眼能青白,桃李纷纷麓更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海棠花下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首句“道上无心问喘牛”以旁观者的姿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不为外界琐事所扰。接着,“海棠花下步还休”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场景中,诗人似乎在花下流连忘返,不愿离去。
“崇光空照三更烛”一句,通过光影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夜深人静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定惠真维两日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感,仿佛在说人生如舟,短暂而不可逆转。
“梅褪残妆烦晓画,柳萦新态恨春囚”,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和柳树以情感,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生命轮回的思考。梅花褪去冬日的残妆,似乎在等待晨曦的重新装扮;柳树则在春天展现出新的姿态,却也因季节的限制而感到某种束缚或遗憾。
最后,“寻常有眼能青白,桃李纷纷麓更邱”,诗人以“青白”二字形容事物的本质,强调了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同时,将桃李的繁花似锦与最终归于泥土的结局进行对比,体现了对生命短暂与永恒循环的哲学思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深度。
火急召亲宾,欢游莫厌频。
日长徒似岁,花过即非春。
晚雨来何定,东风自不匀。
须知三个月,不是负芳晨。
丹墀朝退后,静院即冥搜。
尽日捲帘坐,前峰当槛秋。
烹茶留野客,展画看沧洲。
见说东林夜,寻常秉烛游。
囷轮江上山,近在华容县。
常涉巴丘首,天晴遥可见。
佳游屡前诺,芳月愆幽眷。
及此符守移,欢言临道便。
既携赏心客,复有送行掾。
竹径入阴窅,松萝上空茜。
草共林一色,云与峰万变。
探窥石门断,缘越沙涧转。
两山势争雄,峰巘相顾眄。
药妙灵仙宝,境华岩壑选。
清都西渊绝,金地东敞宴。
池果接园畦,风烟迩台殿。
高寻去石顶,旷览天宇遍。
千山纷满目,百川豁对面。
骑来云气迎,人去鸟声恋。
长揖桃源士,举世同企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