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毛公坛福地》
《毛公坛福地》全文
宋 / 范成大   形式: 古风

松萝滴翠白昼阴,七十二峰中最深。

绿毛仙翁已仙去,惟有石坛留竹坞。

竹阴扫坛石槎牙,汉时风雨生藓花。

山中笙鹤尚遗响,湖外人烟惊岁华。

道人眸子照秋色,邀我分山筑丹室。

驱丁役甲莫儿嬉,渴饮隐泉饥饵朮。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áogōngtán
sòng / fànchéng

sōngluócuìbáizhòuyīnshíèrfēngzhōngzuìshēn

绿máoxiānwēngxiānwéiyǒushítánliúzhú

zhúyīnsǎotánshícháhànshífēngshēngxiǎnhuā

shānzhōngshēngshàngxiǎngwàirényānjīngsuìhuá

dàorénmóuzhàoqiūyāofēnshānzhùdānshì

dīngjiǎéryǐnyǐnquáněrsh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深而神秘的山中景象,以毛公坛福地为背景,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首句“松萝滴翠白昼阴”写出了松树和青苔覆盖的山岩在白天也显得阴凉翠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七十二峰中最深"进一步强调了此地的偏远和幽深。

接下来,诗人提及“绿毛仙翁已仙去”,暗示这里曾有仙人居住,增添了神秘色彩。"石坛留竹坞"则描绘了竹林围绕的石坛,显示出古老与生机并存的景致。"竹阴扫坛石槎牙"通过描绘竹影斑驳的石坛和参差不齐的石头,展现出岁月的痕迹。

“汉时风雨生藓花”暗示此地历史悠久,历经风雨,连古老的石头上都长出了青苔,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山中笙鹤尚遗响"则借笙鹤之音,表达山中仍有仙灵或隐士遗留的超凡气息。"湖外人烟惊岁华"则将视线转向外界,感叹时光流逝,人间烟火与山中静谧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道人眸子照秋色,邀我分山筑丹室”,描绘了一个道人邀请诗人共建修炼之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驱丁役甲莫儿嬉,渴饮隐泉饥饵朮"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静生活的坚守,不愿被世俗打扰,甘愿在此山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总的来说,范成大的《毛公坛福地》是一首富有禅意和隐逸情怀的山水诗,通过对毛公坛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超脱的追求。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
朝代:宋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126-119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猜你喜欢

别建昌诸父老

黄花满地竞秋晖,老稚相呼送主归。

鸡犬可无惊夜月,牛车曾已遍岩扉。

田家旨否心尤切,辕下攀援忍遽违。

圣代循良今孔迩,好将忠敬效缁衣。

(0)

山店早发赴虔作

蒙雾隮峻坂,荆榛翳前途。

仆夫疲登顿,将进还趑趄。

望见东峰上,杲杲出阳乌。

浓露濡野草,丹枫变霜涂。

圃场无滞穗,茅屋休犁锄。

村中才卧起,炊烟曳穷庐。

牧人驱犊出,商歌听有馀。

勋名竟何立,祇用窘微躯。

颠毛愁种种,览镜泣形枯。

回首望平田,耦耕愧长沮。

(0)

南还答汪公干兼别京中同好·其一

余驾远行迈,将归南海南。

感叹二三子,缱绻不能堪。

五载客京华,出入必见参。

何期一朝别,分飞各异骖。

无以长相思,少原有遗簪。

(0)

小除夕访黄隐君言甫留饮

腊尽梅如雪,寻君一杖藜。

凭阑沧海近,绕径暮云低。

白版称江左,青莲愧陇西。

新春仍结社,花月好招携。

(0)

访方台卿黄玄通李廷叔三友留酌

藏修耽阒寂,淹贯有群才。

欲结莲花社,追欢竹叶杯。

因知如管鲍,相见即陈雷。

况此高阳会,焉能不醉回。

(0)

甘茂修见过

故人怜久别,握手慰生平。

短剑三江钓,扁舟万古情。

窗前飘木叶,沙际落鸿声。

且醉垆头酒,何如阮步兵。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