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金昌宗归钱塘》
《送金昌宗归钱塘》全文
唐 / 刘长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新家浙江上,独泛落潮归。

秋水照华发,凉风生褐衣。

柴门嘶马少,藜杖拜人稀。

惟有陶潜柳,萧条对掩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jīnchāngzōngguīqiántáng
táng / liúchángqīng

xīnjiāzhèjiāngshàngfànluòcháoguī
qiūshuǐzhàohuáliángfēngshēng

cháiménshǎozhàngbàirén
wéiyǒutáoqiánliǔxiāotiáoduìyǎnfēi

翻译
我独自划船在浙江的新居附近,随着退潮归来。
秋天的水面映照着我斑白的头发,凉风吹过我的粗布衣裳。
柴门前很少有马嘶声,来访的人也稀少。
只有陶潜种的柳树,孤独地对着关闭的门扉。
注释
新家:新建的住所。
浙江上:浙江的岸边。
独泛:独自划船。
落潮:退潮。
秋水:秋天的水面。
华发:斑白的头发。
凉风:凉爽的风。
褐衣:粗布衣。
柴门:简陋的木门。
嘶马:马的嘶鸣声。
藜杖:藜草做的拐杖。
拜人:来访的人。
陶潜柳:陶渊明喜欢的柳树,象征隐居生活。
萧条:冷清、寂寞。
掩扉:关闭门窗。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浙江上家独自泛舟归家的景象。首句“新家浙江上,独泛落潮归”表达了行者返回家乡的孤独感和顺应自然之势的情怀。

"秋水照华发,凉风生褐衣"则是对旅途中的景色与感受的细腻描绘。秋水如镜,映射出行者的华丽发型;凉风轻拂,穿透了粗布衣衫,给人以清爽之感。

接着,“柴门嘶马少,藜杖拜人稀”一句,通过柴门、嘶鸣的马和稀少的人际交往,勾勒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乡村生活图景。

最后,“惟有陶潜柳,萧条对掩扉”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陶潜(即陶渊明)以其高洁品格和隐逸生活著称,这里提及陶潜之柳,可能是诗人对于清净、自在生活的向往。而“萧条对掩扉”则描写了一幅幽静的画面,行者仿佛寻找到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自归家的孤寂与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刘长卿

刘长卿
朝代:唐   字:文房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709—789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你喜欢

绝句

归来深隐太湖滨,天与扶持百岁身。

虽是浮云隔双阙,丹心爱戴在君亲。

(0)

接泥渡头再遇雪

几涉沙汀与水村,几看云物幻乾坤。

渡头冲雪哦诗老,船尾乘风破酒昏。

未晚橹声先傍岸,乍晴江色远侵门。

白鸥无数西飞急,鸣落淮山不见痕。

(0)

过證道寺

證道山门旷,延僧草座禅。

不知为额始,曾记有歌传。

驿路桥梁坏,沙溪石藓填。

往来荒廨近,时可托清眠。

(0)

蝶恋花·其四

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无误顾。绕梁馀韵归何处。

尽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

才子霏谈更五鼓。剩看走笔挥风雨。

(0)

送友人

曾嗟别去作西东,今喜重来笑语同。

来日未多今又去,相思无奈立东风。

(0)

贺新郎·其三雪

是雨还堪拾。道非花、又从帘外,受风吹入。

扑落梅梢穿度竹,恐是鲛人诉泣。

积至暮、萤光熠熠。

色映万山迷远近,满空浮、似片应如粒。

忘炼得,我双睫。吟肩耸处飞来急。

故撩人、粘衣噀袖,嫩香堪浥。

细听疑无伊复有,贪看一行一立。

见僧舍、茶烟飘湿。

天女不知维摩事,漫三千、世界缤纷集。

是剪水、谁能及。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