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深岩桂,微风谷口香。
披云过石径,听涧到僧房。
穹壁天容峻,环林地籁长。
欲求明处士,偃蹇待斜阳。
不见深岩桂,微风谷口香。
披云过石径,听涧到僧房。
穹壁天容峻,环林地籁长。
欲求明处士,偃蹇待斜阳。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摄山绿云庵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禅意之深。首句“不见深岩桂,微风谷口香”以桂花的香气作为引子,暗示着深山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美景。接着“披云过石径,听涧到僧房”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行走在山间小径上的情景,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通过“听涧”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环境的宁静,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平静。
“穹壁天容峻,环林地籁长”描绘了山壁高耸入云,天空显得格外辽阔,四周树林环绕,自然之声悠长,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最后,“欲求明处士,偃蹇待斜阳”表达了作者对隐居高士的向往,期待在夕阳西下之时,能遇到这样的人物,共话人生哲理,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禅宗思想的深刻,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沈香亭北春昼长,海棠睡起扶残妆。
清歌妙舞一时静,燕语莺啼愁断肠。
朱唇半启榴房破,胭脂红注珍珠颗。
一点春寒入瓠犀,雪色鲛绡湿香唾。
九华帐里薰兰烟,玉肱曲枕珊瑚偏。
金钗半脱翠蛾敛,龙髯天子空垂涎。
妾身日侍君王侧,别有閒愁许谁测。
断肠塞上锦绷儿,万恨千愁言不得。
成都遥进新荔枝,金盘紫凤甘如饴。
红尘一骑不成笑,病中风味心自知。
君不闻延秋门,一齿作楚藏病根。
又不闻马嵬坡,一身溅血未足多。
渔阳指日鼙鼓动,始觉开元天下痛。
云台不见汉功臣,三十六牙何足用。
明眸皓齿今已矣,风流何处三郎李。
一夕东风,凤城吹雪,河山春早。
絮起高檐,花飞绮陌,鸳甃平铺了。
三冬凝望,兹宵才见,共祝岁丰时好。
晓来听、清丝天上,妆点璇霄多少。
朝回谢客,薰炉茗碗,生受琐窗寒峭。
香土东华,壮怀消尽,抛却闲烦恼。
驱驰岭海,倥偬案牍,赢得风尘人老。
问何日、普天洗甲,冶溪独钓。
过却春光懒出门,岂因富贵放金樽!
事贪了彻从头问,书怕遗忘信手翻。
冷煖人情当自立,崎岖世道不堪言!
平生家国惭无补,心迹知谁肯见原!
堂上八千椿,阶前慈母竹;
人生非空桑,所当念顾复。
母兮生儿苦,儿兮赖母育;
一旦忽别离,终天抱痛哭。
今日见形容,写以南山竹。
问君何所取,厥义通于鞠。
矧此秒容淡,是母爱所独;
欲开晚节花,我母享其福。
我闻君斯言,为君长叹服。
南陔白华篇,同作补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