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门外柳枝多,听玉笛飞声,乡思暗牵橘浦;
烟雨池边鸿影度,忽苍龙入破,江风吹下潭州。
潇湘门外柳枝多,听玉笛飞声,乡思暗牵橘浦;
烟雨池边鸿影度,忽苍龙入破,江风吹下潭州。
这首诗描绘了衡州长沙会馆戏台联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首句“潇湘门外柳枝多”,以“柳”字开篇,不仅点明了地点——潇湘,还借柳树的繁茂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新而充满希望的氛围。接着,“听玉笛飞声,乡思暗牵橘浦”,将听觉与情感巧妙结合,玉笛之声悠扬,触动了诗人深藏的乡愁,仿佛将思绪引向遥远的家乡橘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第二句“烟雨池边鸿影度”,画面转换至烟雨蒙蒙的池塘边,鸿雁的身影在雨中掠过,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悠远之感。这一句通过动态的鸿雁与静态的烟雨池面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最后,“忽苍龙入破,江风吹下潭州”,笔锋一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苍龙突然跃出水面,江风随之吹拂,将诗人的情绪推向高潮。这里的“苍龙”不仅象征着力量与威严,也寓意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豪情与壮志,而“江风吹下潭州”则进一步扩展了空间感,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豪迈与远方的呼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豪迈与向往远方的情怀。
皇明照区域,帝思属风云。
烧山出隐士,治道送征君。
自惟逢艾影,叨名兰桂芬。
使君留白璧,天子降玄纁。
山鸡终失望,野鹿暂辞群。
川气含丹日,乡烟间白云。
停骖无以赠,握管遂成文。
万里江连蜀,千山水占吴。
地形分楚塞,舟路控闽隅。
西北京华远,东南王气无。
未为勾践入,先是子胥殂。
国破重泉恨,天迷兆庶呼。
黑烟宗庙废,红艳美人驱。
旧战储宫尽,新加太宰诛。
誓言江北死,羞面角东途。
假偾尸犹泊,教悬骨未枯。
堕钗残玉燕,穿墓得金凫。
苑树深行鹿,阊门迥噪乌。
夜阴生越绝,秋色遍姑苏。
群邑空遗迹,山川是废图。
六朝人已去,三国事应殊。
欲下金陵泣,还为建业吁。
伤心此时意,狂乞赖麻襦。
主人开宴在边厅,客醉如泥等上京。
疑是雨师知圣意,甘滋芳润洒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