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峰顶礼茅君,仙胄风流自昔闻。
名注紫台超万劫,位同丹鼎列三分。
金珰玉佩流玄诀,瑶草琼花绝惧氛。
竟日登临归路懒,乱峰回首隔烟云。
振衣峰顶礼茅君,仙胄风流自昔闻。
名注紫台超万劫,位同丹鼎列三分。
金珰玉佩流玄诀,瑶草琼花绝惧氛。
竟日登临归路懒,乱峰回首隔烟云。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茅山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振衣峰顶礼茅君”,以“振衣”二字生动地展现了登山时的豪迈姿态,仿佛在向山神致敬。接着,“仙胄风流自昔闻”,既赞美了茅山的仙风道骨,也暗示了其历史的悠久与传说的丰富。
“名注紫台超万劫,位同丹鼎列三分”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茅山的地位与价值提升至超脱世俗、永恒不朽的高度,同时将其与道教的象征物——紫台和丹鼎相联系,强化了其神圣与神秘色彩。
“金珰玉佩流玄诀,瑶草琼花绝惧氛”则进一步渲染了茅山的仙境氛围。金珰玉佩代表了高洁与尊贵,玄诀则是深奥的道术,而瑶草琼花则象征着纯净与美好,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灵性的世界。
最后,“竟日登临归路懒,乱峰回首隔烟云”表达了诗人对茅山美景的留恋与不舍。即使在返回的路上,诗人的心仍沉浸在那片烟云缭绕、峰峦叠嶂的仙境之中,难以忘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令人向往的仙境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客中乍喜暄风回,徐行东郭嘉惟梅。
萧萧千竿缭秀色,粲粲万玉明芳蕤。
海山飞仙堕萼绿,珠珰缟袂令人疑。
须臾四山下倒景,华姿照眼无纤疵。
主人才气世所知,意谓澹坐徒尔为。
杯槃错落光陆离,与客揖此玉一围。
锵然韵语压邹枚,清思彻骨歌无归。
它时尚容嗣此赏,冠巾乱插无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