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有佳处,修竹临沧浪。
上下秀色中,木樨寄孤芳。
玉露后丛菊,先作万蕾黄。
置之婆娑杪,金钉澹荧煌。
或云仙人醉,披披绿罗裳。
随此小佩玦,散落天一方。
我来便酌酒,是否那能详。
但怪秋山老,犹有幽意长。
哦诗未得诗,已照明月光。
乐哉径酪酊,知在夫何乡。
岂非化蝴蝶,以梦栖其旁。
明朝整冠坐,开卷书亦香。
东山有佳处,修竹临沧浪。
上下秀色中,木樨寄孤芳。
玉露后丛菊,先作万蕾黄。
置之婆娑杪,金钉澹荧煌。
或云仙人醉,披披绿罗裳。
随此小佩玦,散落天一方。
我来便酌酒,是否那能详。
但怪秋山老,犹有幽意长。
哦诗未得诗,已照明月光。
乐哉径酪酊,知在夫何乡。
岂非化蝴蝶,以梦栖其旁。
明朝整冠坐,开卷书亦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刚中在东山一处美景中,欣赏到修竹与沧浪相伴,木樨花独自绽放的静谧画面。木樨花在秋露之后繁花似锦,犹如金钉般点缀在竹梢,显得淡雅而辉煌。诗人想象仙人醉酒的情景,木樨花仿佛是仙人的飘逸衣裳,又如小佩玦散落在天际。诗人在此时小酌,感叹秋山虽老,却仍有深沉的幽意。他沉醉于诗意之中,仿佛与月光共舞,不知身处何方,或许已化身为蝶,栖息在花旁。次日清晨,诗人整理衣冠,翻开书卷,书香四溢,更添雅趣。整首诗意境悠远,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