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筑飞台丈室傍,便惊形胜发天藏。
登临时作一声啸,已觉翛然两袖凉。
待月拭除昏雾色,看云入得野花香。
君看抖擞铃幡意,欲替禅翁为举扬。
特筑飞台丈室傍,便惊形胜发天藏。
登临时作一声啸,已觉翛然两袖凉。
待月拭除昏雾色,看云入得野花香。
君看抖擞铃幡意,欲替禅翁为举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清风亭的独特感受与赞美。首句“特筑飞台丈室傍”,展现了一座精心设计的高台,紧邻着宽敞的房间,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便惊形胜发天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致的惊叹,仿佛自然界的精华都凝聚于此。
“登临时作一声啸,已觉翛然两袖凉”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自由洒脱之感,仿佛心灵得到了释放,两袖间似乎也感受到了清风的凉爽。接下来,“待月拭除昏雾色,看云入得野花香”则展现了诗人等待明月升起,拂去尘世的烦恼,同时欣赏云彩与野花交织的美景,心境变得更为宁静与愉悦。
最后,“君看抖擞铃幡意,欲替禅翁为举扬”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清风亭的意境,传递出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如同铃幡在风中轻轻摇曳,寓意着对禅宗精神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升华。
深人何妨作浅语,浅人好深终非深。
观人以此得八九,能辨深浅真知音。
夏君善我比子尹,子尹绝肆吾所畏。
冷情暖思却难同,饮水自知在馀味。
旧学商量今有几,终让义宁陈君耳。
夏君才调更清真,长吉谁能加以理。
抱城水南流,春来绿渐肥。
蒋山绕其北,白云相委蛇。
精蓝割山光,修竹何猗猗。
岸回林梢密,桃李能成蹊。
置堂于此间,非瓦而茅茨。
据榻揽峰岫,开窗弄涟漪。
堂前何所有,鱼鸟常忘机。
堂后何所有,儿女从玩痴。
堂中何所有,夕阴与朝晖。
壁间复何有,旧拓兼新诗。
人言此堂陋,华庑宜纤儿。
或云此堂偏,当路谁高栖?
自从堂之成,使我壮志亏。
宁馨必匿笑,焉知旷士怀!